第75章 閃電戰理論(1)(2 / 2)

“一旦通過突破口後,各縱隊即成扇形展開,沿著若幹向前延伸的平行道路向前分散推進,以避免交通壅塞現象發生。先頭通常由偵察部隊組成的前衛尖兵,他們在前方或側翼上搜索前進,進行尋找開放道路、偵測敵情,並提供預警並搶占如製高點、橋梁等重要戰術要點。突進縱隊便會依照他們的情報,選擇適當、無敵方顧慮的路線前進。麵對敵人時,如無須做戰鬥時則盡量避免,選擇繞開,盡可能采取迂回滲透的手段,隻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才實施戰鬥。至於繞過的敵人則由後續部隊趕上肅清之。由於持續不斷的運動,戰鬥時將以機動炮兵或申請戰術空軍火力支援攻擊。這支深入敵後的機械化大軍並不顧慮逐漸延長的暴露側翼,因為快速的機動將提供他們足夠的保護。如非得已,突進部隊將不會離開道路做越野運動,因為這會產生不必要的延誤。在領先挺進的裝甲部隊後麵則是機械化步兵部隊,以填補裝甲部隊推進後產生的空隙,後麵才是徒步運動的一般步兵師。機械化部隊的補給車隊也沿著同一條交通網以追趕戰鬥部隊。為了要在少數可用的道路上運動上千輛的車輛以維持其攻勢的高度動能,因此交通管製亦將格外重要,工作也極端複雜。”

“閃電戰最後一個階段是席卷,就是整個突進部隊將以敵人的交通線為目標,進行分割並包圍遭孤立的敵軍主力,以兩翼進行包圍作戰。待雙鉗合圍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圍殲包圍網內的敵人。此工作通常都交由步兵部隊擔任,裝甲部隊則從前線補給整合戰力後再繼續往下一個目標推進。”

“我之所以認為‘閃電戰’能取得成功,是因為它遵循了戰爭的準則,而且德國軍隊具備了成功的要素,那就是德國優秀的坦克裝甲部隊,德國的空軍和傘兵可以大規模精準的進行空中支援,普及範圍廣泛的無線電還有較完備的後勤保障係統。”

“‘閃電戰’沒有任何複雜晦澀的東西,它是一個簡單的戰術,現代武器的革命——坦克,飛機,無線電,使得它的實行成為可能。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快速推進部隊的驚人的速度和力量和對敵領土的狂轟濫炸能夠輕易地使敵人陷於休克狀態,持續的突然襲擊會帶來更大的毀滅性破壞。”

“各位將軍,先生們,我的閃電戰理論大致就是這樣,也許還有很多不足,請先生們指正和批評。”

至於閃電戰的弱點林俊雄不準備說出來,那是二戰中閃電戰在實施的過程中發現的,這要是說出來被後來的納粹汲取教訓,會給歐洲各國人民帶來更大的災難。當然林俊雄也想著自己能想出如此戰術,憑著德國人的高傲不一定會接受,到時候古德裏安也沒有辦法再提出來,也許可以避免閃電戰在後來二戰中的出現,減少歐洲各國人民的損失。

而閃電戰兩個最大弱點就是:第一,與留在後方的敵軍部隊隻要沒有被完全消滅,容易向後方發動反攻。第二,由於閃電戰的快速進軍,補給線一夕之間被迅速拉長,一旦補給跟不上,前方部隊容易成為強弩之末,攻勢停滯,就可能受到反攻。同時,補給部隊也容易受到反攻力量攻擊。

軍官們一起討論很久,最後得出結論,閃電戰完全適合德國的軍隊,隻是從他們眼中看得出,如此優秀的戰術理論,竟然出自一個來自落後中國的中國人,雖然這個理論一部分來源於德國的老毛奇元帥,他們仍然難以接受。如果這個戰術理論出自一個德國軍官甚至是學員,他們一定會大加讚賞。

在三位總參謀部的將軍讓軍官們說說看法時,自詡尊貴的德國軍官們用了大量的也許、或許、不好說等詞彙,但心中卻是非常讚同這個閃電戰理論的,因為他們心裏清楚德國具備了實施這個戰術的條件,具備了取得勝利的成功因素。

總參謀部的三位將軍最後總結說,這個戰術理論值得大家學習,但是戰爭瞬息萬變,至於戰術能否取得成功還需要實踐,希望軍官們能從中得到啟發。

林俊雄心裏有些難受,國弱則人民被輕視啊,本來一個優秀的戰術理論,在二戰中德國也是大量使用並取得了良好效果,可是就因為自己來自一個在他們眼裏落後的過度而失去了光華。想著日本不斷的侵略,林俊雄心裏更加難受,國弱被欺辱,人民不用說尊嚴了,連起碼的生存都很困難。他心中更覺得有責任去為祖國的強盛而努力,為中華兒女的生存和尊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