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浮雕後的故事(2 / 2)

“他們在幹什麼?”胖子老七首先提出了問題。

巴洛道:“看這情形,應該是在托運什麼吧大宗物件吧。”

到底在托運什麼呢?他們的手上沒看見什麼啊!

眾人再一想,又都明白了過來--那些人托運的,是修建無形通道的材料,那材料看不見,但摸得著的。

接下來跳過一塊空白石板,有了先前的推斷經驗,眾人對第九幅及以後的浮雕畫麵已估了個八九不離十:那些畫麵反映的,是看不見的環形通道的修建過程,岡仁波齊頂峰那看不見的錐形頂蓋搭建過程,環形通道最後完工的情形等等,占了十多塊石板的板麵。

但整個修建過程畫麵的排序十分混亂,本來挖基腳、運材料等工序,按從下到上的山頂通道方向,應該是排在下頭位置的,卻跑到上頭來了,看不見的環形通道竣工畫麵,應該排在最上頭的,卻被排在了中間。

再往下走,空了一塊石板,下一幅畫卻不再是浮雕,變成了五色顏料畫。隻是由於時間久遠,多數顏料已經脫落,辨不清顏料畫的內容,隻能依稀看到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依次從右至左排列,斑駁的豎條形布滿了整塊石板。

這是最後一幅畫麵,也就是眾人先前順著通道上來看到的第一幅畫麵,因為顏色特別,孜青貢布印象特別深刻,自己當時還用楠竹弓弩在上麵敲了又敲。

最後一幅畫麵的五色條形,並不難於理解。在藏區,眾人經常都看見那些五色的經幡,五塊藍白紅綠黃色的星火無字幡條和一塊單色鑲邊的主幡方塊布,上麵印有佛陀教言和鳥獸圖案。在前後藏區各地的神山上,聖湖旁,以及一些瑪尼堆周圍,都可以見到。它們的幡條布分別係掛在樹木枝杆上,有的用繩子穿起來掛在兩山之間的山穀上空。在古城拉薩的民居樓頂上,五色的經幡更是隨處可見。它們一串串,一行行,隨高原的風聲一起烈烈飄揚,形成藏域高原一道遺世獨立的風景。

由藍、白、紅、綠、黃組成的五色經幡,五種顏色分別象征了藍天、白雲、火焰、綠水、大地。這五種現象是生命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五色經幡”是西藏的一種標誌,是藏民用來祈福的,他們認為:當風吹過經幡時,就相當於將上麵的經文念過一遍。代表他們日日夜夜都在頌經念佛,以表示他們誠心向佛的信念,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意思:“黃色”代表著“大地和皇族高貴的氣質”;“藍色”代表著“藍天,力量和金剛菩薩”;“紅色”代表著“太陽,慈悲和觀音菩薩”;“白色”代表著“白雲和純潔”;“綠色”代表著“叢林,智慧和文殊菩薩”。自然界天平地安、風調雨順的時候,人間便是太平祥和幸福康樂;當自然界出現災害的時候,人間災害重重、不得安寧。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民對大自然的變化更為敏感。企盼人間太平幸福首先應該希望大自然無災無禍,於是用經幡上五種不同顏色的幡條來表示這種心理依托。

很顯然,最後一幅畫麵的五色條形,是五色經幡的原始雛形,隻是由於年代久遠,畫麵少去了佛陀教言和鳥獸圖案,不知是繪製的人沒畫上去,還是在歲月的流逝中脫落掉了。

侯三先前被孜青貢布批評了,此刻見到五色條形圖案,又來了話語:“嗬嗬,這些五色條形圖,分明是在為神山祈福,也為大夥祈福呢,千百年來,除了那些勒波族人,恐怕我們應該算得上是最先得到福佑的人了,大夥說說,我們是不是最幸運的呢?”

洛桑笑道:“哈哈哈,還真別說,我們的猴哥已不再表演‘屁股流屎平沙落雁’式啦,當然幸運咯。”

侯三眼珠一轉,嘿嘿一笑,馬上反擊:“你小子不也沒再施展‘一鶴衝鋒頭起青包’式了麼?大哥甭說二哥,全都差不多。”

眾人也都跟著哄笑起來。

待眾人安靜下來,巴洛又提出了心中一直懸著的問題:“上麵幾幅反映無形金剛罩的浮雕,順序混亂,那最頂上第一幅圖上的先知,應該在告訴我們什麼,我想再去看看,證實一下我的猜想。”

孜青貢布問道:“大胡子,你又有了什麼新發現?”

巴洛道:“老爺,請您跟著上去看看吧,希望我的猜想是對的。”

說完,巴洛轉身邁開了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