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青貢布又挨個問巴洛等四人,得到了同樣的答複。
孜青貢布和侯三趕緊看自己的藏刀和盒子炮。這次,卻發現武器規矩地掛在腰間,除了稍感沉重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孜青貢布想,這地方恐怕不是一塊巨型磁鐵的問題,正如昨天在平台上時胖子老七所說,這山體裏有巨大的磁場。
至於磁力源在哪,又是怎麼來的,是天然生成的,還是人工布置的,一連串的問題湧進眾人的腦海,沒有人想得明白。
巴洛看著岔路口猶豫了一會,道:“老爺,以我猜測,上麵的洞穴似乎是通向山頂的,下麵的洞穴,通向山腹中,不知這些勒波族人用來幹啥的。”
孜青貢布點點頭,道:“既然是這樣,那我們就先朝山頂去看看再說吧。”
孜青貢布繼續用楠竹弓弩探路,一行人在石洞中順著階梯緩緩向上前行。
這一段階梯似乎顯得有些長,孜青貢布在心裏數著階梯級數,已經爬了一百八十多級,前麵仍然黑洞洞的不見盡頭。
繼續往前,眾人留意到兩邊的石壁逐漸變得光滑起來。走在前麵的孜青貢布首先發現了石壁上有浮雕。
眾人放緩了前進速度,邊走邊看。
左邊石壁的浮雕,大多是藏地常見的佛像,有絳比央、強巴、根德讓波、卡拉多傑、多傑色巴等等。
每尊佛像身上和手上,或穿或拿了屬於各自的念珠、金剛杵、金剛輪等法器,神態或怒或喜或安詳,不一而具。佛像周邊,還雕刻有相應的小佛像。
大小佛像線條粗獷,形神具備,千姿百態,其中還有白度母卓瑪嘎莫和綠度母卓瑪絳可的雕塑。
由於這些佛像在藏地寺廟中較為常見,一路看進去,眾人也不再留意。
可右邊的石壁雕塑,卻出乎眾人意料之外。
右邊的石壁浮雕,很少有佛像的,而且極不完整。有的刻了大半幅,有的隻刻了小半,有的隻刻了一角。
浮雕在石壁上的位置也各不相同,有的刻在上半部分,有的刻在下半部分,有的在左邊,有的在右麵,不一而足。沒有刻浮雕的地方,就空出來的平整光滑的石板。石板與石板之間,有些石板直接一片空白,沒有任何雕琢內容。
空白石板間的間隔也極不規律,有的一連幾塊在一起,有的隔著一塊、兩塊或更多的有浮雕的石板。總體說來,似乎空白的石板要多一些。
再看浮雕的內容,也千變萬化,有的刻了一座山,有的刻了草木蟲魚,有的刻了山林野獸,有的刻了一些人像及活動等等。不過雕刻技法粗糲,看不清其細部特征。
眾人一路看浮雕,被右邊的奇怪雕塑弄得莫名其妙。孜青貢布數著階梯數目,接近七百級的時候,階梯很快就要到頭了,上麵有了陽光,露出了洞口。順著階梯看上去,估摸再爬五十級階梯的樣子,就可以走出洞口到上麵去了。
兩邊石壁上的浮雕還沒有完,左邊的石壁依舊是藏地寺廟中常見的各種金剛佛像,右邊的石壁浮雕卻起了變化,各種千奇百怪的畫麵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古藏文。
文字是橫著排的,有的稍微自左下向右上方向傾斜。整片文字間的間隔和先前的浮雕一樣,有的石板有文字,有的刻了大半,有的刻了小半,有的要隔了幾塊石板才有。有的在石板上頭,有的在石板下部,有的居中,有的在石板一角。
古藏文的大小也不盡相同,各片區文字間的筆法區別也很大,似乎是出自多人之手,並非一人所為。
所有文字都是鑿在石壁上去的,粗細不等的文字凹槽裏,塗上了紅色的朱砂,和石壁的顏色對比鮮明,看起來格外醒目。
一行六人中,孜青貢布和巴洛兩人曾經學過古藏文,但造詣都不算高深,看了半天,二人對一行行古藏文一知半解。
於是二人就古藏文的意思作了些粗略的探討,得出一個大致結論來:那些古藏文大部分似乎是在講述一些支離破碎的故事,故事並不完整,而且每個故事間似乎缺乏相關性和必然聯係。有一部分文字似乎是經文和警告語,但具體是什麼內容,二人一時沒有答案。
胖子老七似乎有些等不及了,對孜青貢布道:“老爺,我們還是先到上麵去吧,這裏呆著也不是事兒,老爺看怎麼樣?”
侯三也附和胖子老七的提議,道:“老爺,反正那上麵看上去也還算安全,幹脆我們先上去好了。”
洛桑說:“老爺萬一不放心,把楠竹弓弩給我,我先去探一遍剩下的路如何?”
孜青貢布架不住幾人催促,隻得拿起弓弩遞給洛桑,讓侯三接替了照明任務,叫洛桑在前麵探路,一行人向洞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