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法條例雖然嚴苛,但也是為了更好規範軍隊和將卒行為。施行中也可酌情處理,眼下,陳宮和魏續便是達成了一致,這畢竟是好幾千人馬,就這樣當做敵人用弓箭射殺槍矛拒之太過殘忍無道。再者,陳宮和魏續都認為就算加上這數千敗軍對楚軍自身造成的混亂,也不足以使得魏軍攻破本陣。
楚軍雖然經曆的戰事和臨戰經驗不如魏軍多,但也還是在平均水準的。而且戰與和相結合,以戰練兵,以和養兵,養練一體,單論戰術素養和執行力,眼下的楚軍士卒絕不在奔波於各條戰線還要勞累於屯田農事並無多餘時間休養合練的魏軍之下。
接到傳令的楚軍弓弩手和槍矛手也是紛紛鬆了一口氣,他們最不願意麵對的就是對同袍戰友下手。盡管他們明知這些戰敗了潰逃回來的敗兵很容易帶來敵軍的刀矛槍劍,也更容易使自身也陷入險境。但畢竟他們隻是普普通通的士卒,隻是普通人,個人感情的一關不容易過去。
前三道盾牆每隔固定一段距離便是放開了口子,盾牆後麵的楚軍也自覺湊緊起來預備給逃進來的同袍讓開道路。
通過外陣的三道盾陣,內陣和外陣中間還有一段空餘的距離充當緩衝地帶。中軍的騎兵和兵車已是悉數調到了左翼和前後側,因此這片空地正好可以容納楚軍敗卒。
正在沒命奔逃的楚軍敗軍們看到中軍盾陣放開了數十個口子,均是大喜過望。而本來就在楚軍陣前兩三百步距離的樂進身邊也早已攏聚了數百魏軍部卒,此時見有機可趁,便是蠢蠢欲動。
不用陳宮提醒,魏續便是下令道:“待會那股魏軍跟著衝過來,所有弓箭手便一齊射之,不得放魏軍一兵一騎入陣!”
“都多照顧一下那個樂進那小雜種,擊殺此獠者,本將親為其向大王請功邀賞!”
已經有楚軍敗軍湧入了大陣,陣中有號令官不斷喝喊著:“都往裏走,往裏走!”
樂進也是率麾下部卒分散開來,試圖隨著楚軍敗卒們混入楚軍陣中。楚軍中軍陣前的弓弩手沒有辦法,隻能是拉弓射之。
樂進的部卒雖然分散開來,但還都至少十人一什,二三十人一隊。若是人再多,則很容易被楚軍弓箭手針對。若是人再少,則容易被逃生心切的楚軍敗卒反噬。
因為怕誤傷自家同袍,楚軍等樂進及其麾下部卒靠近到五十步才放箭齊射。饒是如此,也是連帶射倒了周圍不少倒黴透頂的楚軍敗卒。
有號令官已經開始喝令敗軍士卒拿起武器殺掉夾雜在他們中的魏兵。可惜大多數楚軍敗卒因為生路近在眼前,而並不肯回頭與人數不到他們幾分之一的魏兵作戰。
有楚軍將領不免跳腳咒罵這群逃兵膽小怯懦沒有血氣,卻是並不換位思考,若是自己身處這樣的情境,是否做得比這些逃兵更好。
盡管弓弩手們在各級都尉屯將的強力威逼下全力放箭,仍是有相當一部分魏軍士卒借著楚軍逃兵的掩護殺到了楚軍盾陣跟前。接著便是要跟著楚軍逃兵們殺入楚軍大陣。
這些隻顧往前衝殺的魏軍士卒在長久的戰亂中早已領悟到了一點,若是不想死,就要一直朝前衝殺。戰場上死於正麵衝殺的士卒隻是少數,越是不怕死,敵人才有可能懼怕你殺不死你。而死的最多的往往是那些背身而逃老想著撤退的士卒。這部分人不是死於互相踩踏,便是死於背後來襲的槍箭,或是死於那些貪功好殺喜好追逐的敵軍之手。
所以盡管數量隻是楚軍的幾十分之一,而己方的主力大隊人馬尚在幾百步開外不知何時才能展開全線進攻和支援。這部分魏國士卒卻是十分堅決地執行了樂進的軍令,隨之全力衝陣。
天底下也就僅有魏王曹操手下的兵將能果決如此,其他諸國絕難望其項背!誰讓曹操曹孟德用兵如神,天下諸侯不論張繡袁紹劉備皆難於其相提並論!往往隻要戰局出現一絲機會,曹操都能緊緊抓住,毫不留情給予敵手致命一擊。曹魏軍隊能數次以弱勝強、反敗為勝皆賴於此。由此魏軍上下僅次於尊崇神明一樣信賴崇拜曹操的偉略雄才,將者人人為其傾心,兵者人人為其效死!
樂進領著二十多騎兵衝入盾牆的一處缺口。缺口附近的楚兵看到是魏軍騎兵來襲,便是要緊急合上闕口,卻是被已經湧進闕口的己方逃兵所阻礙,一時合攏不上,被樂進領著騎兵一下衝開。
楚魏兩軍真正的火並衝突由此開始。
高大雄壯的戰馬與樂進短小的五官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但也給了樂進得天獨厚的優勢。楚軍的長矛手很難刺中靈活矯健的樂進,而刀兵又往往隻能劈到厚厚的馬甲上,且會被突然從馬上俯身而下的樂進一刀劈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