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生存之道(1 / 2)

鍾繇先是派馮翊人張既出使郿縣,告之馬騰說梁興張橫意圖率兵襲擊長安,召馬騰舉兵勤王。

漢末以來,馬騰和韓遂背靠西涼,積極招兵買馬發展勢力。因為都與羌人結好,韓遂和馬騰並不用顧忌後方,且都有東擴的意圖和行動。

董卓死後,其麾下軍隊發生內亂,最後在賈詡幫助下,李傕郭汜等人勝出,驅逐了呂布殺死了王允執掌長安朝廷大權。馬騰在這個時候以部分朝臣為內應,初次進攻長安。韓遂也率軍從涼州以調解之名趕來,到了關中便與馬騰聯合一起進攻長安。

董卓時期的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大金剛還未內鬥起來,涼州並無頂尖謀士,因此選擇出兵的時機極差。加上有賈詡當謀主,因而馬騰和韓遂便是屢屢被李傕郭汜樊稠打得大敗,不得已丟了在關中的地盤,撤回涼州。

等到樊稠被李傕郭汜加害,馬騰便又是看到了攻取長安的希望,而韓遂卻是思安之輩,這次不再肯出兵,於是馬騰獨自向朝廷上書請求就穀於池陽,進而得以屯兵在長平,伺機待動。

雖然這一次馬騰有了耐心,但是卻不料當地的將領王承害怕馬騰吞並自己,於是率部曲趁夜偷襲馬騰,馬騰被迫向西撤退,但是仍沒有放棄東進的準備。

這邊李傕郭汜終於反目為仇相互攻殺起來,後董卓時期的西涼軍閥集團由此分裂為大大小小數十股關中小軍閥。關中三輔地區一片混亂征戰,加之張濟開始關注到了長安地區,馬騰既不想收拾關中這個爛攤子,又沒有把握對付關中所有軍閥,於是東進計劃再次擱淺,退回郿縣與韓遂重新聯合。

真正曆史上的韓遂和馬騰並不像演義中那般親密無間,兩人確實是拜把子異性兄弟的關係,早年多是相互幫扶,到了中後期,各自擁兵數萬割據一方,便是相互有了齷齪之舉,不可避免成為了諸侯與諸侯的關係。

於是因韓遂和馬騰兩人地盤交錯的關係,兩方手下的部曲之間難免有了摩擦和矛盾,慢慢的矛盾上升到了刀兵相見的地步。馬騰進攻韓遂,韓遂吃癟之後便是卷土重來,殺了馬騰的妻女。兩人連年交戰,使得關中和西涼的情況局勢更加混亂不堪。

曆史上,賈詡向曹操提出離間計,一舉瓦解了西涼軍。而馬超之所以能輕易中計,立刻便對韓遂產生疑心戒心,並很快刀兵相向。怕是在韓遂這時候殺害馬騰妻女的時候便是種下了因果。

最後還是曹操派來的鍾繇和韋端來勸解,韓遂和馬騰也是打得差不多了,就算人還想打下去,但是再打下去恐怕都會因征戰造成的土地歉收而餓死。

韋端在這時,便是以涼州刺史的身份進入武威,負責監督和調解韓遂和馬騰兩方勢力。

而現在,張既代表長安小朝廷來求援,卻是正對了馬騰的胃口。馬騰地盤的西麵是韓遂,北麵是南匈奴和胡人,南麵是漢中張魯,要想擴張勢力,則必先從東麵下手。

以前是沒有借口和機會,現在人家主動送來了借口和機會,豈有不出兵之理?

於是也不管梁興張橫等人是否真的聯合進攻長安,馬騰當即對張既的勤王詔令一口應承下來,當夜便是召集將領和幾個兒子商議出兵事宜。

馬騰手下,並沒有幾個好的將領。或者換一句話說,馬騰隻相信自己幾個兒子和侄子。而外姓將領在馬家的軍隊中通常地位都不會很高,且大多都是自己幾個兒子的部將副將。

武將的任用如此,文臣謀士更不用說。馬家自馬騰到包括長子馬超在內的諸子都清一色重武輕文,信奉絕對的武力和暴力美學,而素來輕蔑謀士文臣的計謀和智慧。僅有馬騰的侄子馬岱除外,不過馬岱人微言輕,素來在馬家不受待見。

雖然名義上是馬騰召集部將開會,但是其實隻是馬騰和自己幾個兒子一合計,便是決定出兵。

同時,馬家眾人也定好了行軍策略,由馬岱領數千偏師北上去提防牽製屯兵在安定郡的楊秋;馬騰二子馬休率一部留守郿縣;長子馬超率一萬鐵騎為先鋒,馬騰自己和三子馬鐵率中軍隨後。

次日,張既見馬家已然出兵,便是以回令為由告辭而去。馬家眾人也不把這個長安來的文縐縐年輕使者當回事,便是直接放行。

張既迅速啟程,便是快馬加鞭繞過槐裏,趕到池陽,麵見屯兵在此的張橫。

張橫在關中諸軍閥中算是有實力的了,因為地盤靠近西涼,素來也暗地防備著西邊的馬騰。於是張既告之張橫馬騰出兵之事,說是馬騰派馬超將要率兵攻取池陽就食。

話說這張既也是漢末以來寒門庶族翻身的典範。出身雖然並非權貴,但是依靠家中田產眾多家財殷富,張既自幼也受到很好的教育。以至於在十六歲時,便是擔任和郡中小吏。後被舉為孝廉,但未進入雒陽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