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曹操之變(1 / 2)

曹操以雷霆之勢,大破袁紹麾下晉軍四十餘萬,舉世震動!又降張郃、高覽兩員晉國上將,燒毀魏國文武之前私通晉國所有信件,使得眾士由心歸服。

用曹操自己的話來說:“倉亭之戰時,眾人皆以為我此戰毫無獲勝之望,甚至我自己也認為將要戰敗。而我身為國君和主帥都產生過動搖,甚至有過投降的念頭,又怎能要求部下不為自己的後路考慮呢?”

曹操說的是實情,經曆了官渡之戰的劇烈消耗,曹操對於再次對陣卷土重來的袁紹也存在過決心上的不足問題。但仍是郭嘉荀攸等堅定了曹操抗袁的信念。

戰後的眾人拋去了沉重的思想負擔和身體負擔,曹操一時感慨勝戰不易,而道出通袁情有可原的實話。眾人唯有由衷歎服曹操待士之誠。

曹操燒信釋義的美談傳到壽春之後,剛回到壽春的張繡聞之,不由歎聲道:吾不如曹孟德也。

但是曹操接下來做出的事情卻是令各諸侯國震驚不已,造成的影響堪稱舉世震動!此事甚至比曹操在倉亭之戰戰勝袁紹帶給世人的震撼性和話題性更大,之前燒信釋義帶給曹操的美名和世人的稱道頓時不再被提及,因此事帶給曹操本人的爭議性也大大增加。

曹操把投降的晉軍除去張郃高覽二人的部曲之外的所有晉軍降俘都坑殺了!

倉亭之戰中投降的晉軍將近三十萬,張郃高覽的部曲不過占其中很少一部分,而被曹操坑殺的晉軍不下二十萬,加上作戰時殺死的晉軍,曹操這一戰前前後後殺了三十來萬人。

導致曹操此次大規模殺俘的原因很簡單直接也很要命——缺糧!

早年的曹操也曾可以說是一名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匡扶漢室、寬仁濟世。但是現實的殘酷一次次擊碎曹操的美好願景。

從一開始的關東聯軍討董,本是最好的匡扶漢室的機會。但已經初嚐權力的蛋糕滋味的各路諸侯哪裏再肯全心全意地為漢室效忠。是的,董卓是亂國之大賊沒錯,但這些個明麵打起匡扶漢室旗號底下卻勾心鬥角的各路諸侯在曹操看來也是禍國殃民的賊子。

既然大家都拋卻了對漢室的忠誠而將個人的權欲放在第一位,都幻想著自己能一統江山改朝換代,而我曹操既然無力扭轉不了這種趨勢,也不可能為窮途末路的漢室陪葬,那隻能順勢而為,也做起擁兵自重的一方諸侯,再比比看誰更有當一方霸主的潛質!

於是與青州黃巾一戰,曹操得兗州為立足之地,收編青州兵三十萬,人口百萬,名震中原。

此時的曹操仍然不算是一個完全的現實主義者,仁德救世的理想仍在其思想中揮之不去。而現實的問題再一次將其拉回殘酷現實。初征徐州,因青州兵數量太過眾多,從未指揮過如此眾多兵馬的曹操第一次感受到了缺糧的危險。

青州之民為食而揭竿而起,是為青州黃巾。又為食降曹,是為青州兵。此時如若軍糧難以為繼,青州兵亦會為食再起而造反。

若留徐州之民不殺,不僅青州兵將斷糧,兗州之民也將饑不擇食。到時不止青州兵又為黃巾,天下也將再多一支兗州黃巾。若成如此,則徐州之民亦會受亂受害,甚至不止徐州!

所以屠徐州,取盡徐州之糧供以軍用。奈何兗州民心已然思變,於是張邈陳宮等迎呂布入主兗州,兗州全境僅餘三縣為曹操所有。且屠城之舉激起徐州民憤,以致於數年之後,徐州之民猶記曹操屠妻屠父之仇,曹操想要再兼並徐州總是困難重重。

就如同曹操和徐州之民結下的宿怨一樣,曹操如今也不得不與河北之民結下殺子殺兄殺弟之仇。就算曹操接下來在與袁紹的戰爭中一直占據上風,兼並河北之路也將任重道遠。

而時至今日,曹操已是一名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早年立誌匡扶漢室、仁德濟世的曹孟德已不再,如今隻有有吞吐天下之誌、胸懷王霸之業的魏王曹操。

魏軍此次大戰本來早已糧盡,倉亭之戰前半月就該發生斷糧嘩變之事。隻因魯王劉備聽聞豫州兗州災民易子而食的慘狀,心中“不忍”中原百姓忍凍受饑,於是調濟徐州青州之糧賑濟“中原災民”,曹操在倉亭這才得以多餘殘喘十餘日。也正是這十餘日的堅持,讓曹操等來了許攸。

現在雖然打垮了袁紹的主力,也繳獲了不少糧草。但是繳獲的糧草不過是晉軍大營四十萬晉軍的十日口糧,至於晉軍的屯糧後營,卻是第一時間被蔣奇等晉軍大將轉移了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