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龐樂帶來的這一萬士卒,趙韙當下最大的問題——兵力匱乏終於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
雖然說這一萬蜀郡郡兵的忠誠度仍值得懷疑,但也是因為這一萬人馬的突然出現,使得張任不得不離城五裏停住腳步,率部原地紮營立寨。
成都之圍已解,蜀郡的諸多城池怕是又順風倒向了劉璋。畢竟劉璋素以溫仁為名,再回頭歸順於他也不用擔心受懲。而僅憑龐樂的一時之言短時間或許能夠使得這一萬人馬繼續追隨趙韙,但如果時間一長,而趙韙軍沒有取勝的趨勢,那就真的危險了。
據龐樂稟告,當日諸營得知趙韙大敗,除了北營的蜀郡郡兵,西營的犍為郡郡兵和南營的廣漢郡郡兵也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嘩變。首先是南營廣漢郡郡兵,在嚴顏率蜀軍襲營下大部分人馬降了劉璋軍,而西營的犍為郡郡兵則表現較為忠誠,但是在一通混戰之後不得不向西麵而逃。
而之所以張任作為新任西川大都督,卻僅統率五千兵馬就來攻打趙韙所在的德陽,估計是因為劉璋怕犍為郡的郡兵們逃回本郡而繼續效忠趙韙,因而派出嚴顏劉璝等將分兵四處去截擊。
若是此時糧草軍資充足,後方江州大本營也穩固的話,趙韙無疑會率軍先擊破張任一雪前恥,再進攻嚴顏冷苞鄧賢劉璝等蜀軍以重新召集忠於自己的軍隊,進而再進攻成都以奪取蜀國大權。然而此時德陽城內餘糧撐不過半月,自己麾下也不過一萬五六千疲憊之師,趙韙隻能圖保守之策。
自己麾下的江州都督李異能在據有天險且兵糧充足的情況下,被張繡沒費多少兵力時間便是打得損失過半兵馬,盡失險關要地,甚至被圍困在江州城。這種情況趙韙當然不可能指望李異突然大發神威,率不到五千人馬擊潰張繡數萬精銳之師。
所以萬般無奈,趙韙此時隻有選擇率師回救江州,先保得根據地不失日後再圖其他。
而且趙韙也想好了,既然與劉璋已成你死我活之勢,也不大可能在蜀軍和楚軍的夾擊中保得兵竭民疲的江州不失,那幹脆效仿劉表劉景升,向張繡稱臣納貢,換取張繡的支持以據巴郡自立一國。
畢竟趙韙不是劉璋那般坐井觀天之輩,還是比較清楚天下大勢的。楚國雖然已經是諸國中堪比袁氏晉國的龐然大物,但比起據有河北四州的袁氏晉國,楚國地廣人雜、民情複雜急需要改革教化;而且目前的楚國水軍還未強大到足以支撐兼並整個巴蜀之地的實力,也就是說,趙韙這個益州本土世家豪族的代表還是有很大利用價值的。
雖然向張繡的楚國稱藩稱臣算不上光彩,但也好過被劉璋和張繡夾擊而亡。如果趙韙十幾天前能順利拿下成都,擒殺劉璋,那麼就算張繡此時已經攻占了江州占據了這個出入川蜀的門戶。但趙韙有絕對相信自己能夠率軍驅趕張繡出境。但此時時過境遷,自己因用人不當葬送了大好局麵,隻能委曲求全,靜待局勢生變。
想想張魯隻據有漢中一郡半郡之地,都敢與劉璋叫板抗衡,自己隻要能保有一個偌大的巴郡,日後楚軍退走,還怕鬥不過劉璋那般暗弱之輩?
然而撤軍也要有撤軍的方法,張任麾下雖隻有五千東州兵,但士氣高漲不可與之為戰。所以隻得留下一部兵馬來據守德陽以殿後。趙韙思來想去,最後居然苦於沒有合適的將領,隻得把這個差事又踢給龐樂及其麾下部卒。
趙韙的理由很充分。雖然是殿後任務,但好在是守城,不需要守城士卒有多餘體力,因而長途跋涉而來龐樂部士卒最是合適。
於是,除了留下龐樂手下直屬的兩千部卒,趙韙再給龐樂增兵一千,並升龐樂為中郎將,命其把守德陽牽製張任。自己率其他一萬三千大軍往江州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