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輔流民(2 / 2)

“後派叟兵五千助馬騰攻伐長安,並讓自己長子劉範、次子劉誕在長安充為內應。那時孤王也還在關中為將,後來劉範事敗為李傕郭汜所殺,而龐羲趙韙等人也是此時護著劉焉四子劉璋跑回了益州。而隨後綿竹一場突降大火,卻是燒盡了劉焉所造車仗。劉焉便由此積鬱成病,病發逝世,益州基業便是如此交到了幼子劉璋之手。”

“劉璋施政暗弱,是故不得益州民心士望,而使得龐羲趙韙趁勢坐大,故成今日之亂。相較之下,趙韙之才幹勝於龐羲,更是益州本地人出身,更得巴蜀民心,是故數月間趙韙兵勢席卷西川,諸郡響應。”

“而劉璋又素無威信,梓潼、漢嘉、汶山、江陽等郡縣就算未被趙韙拉攏過去,但各地兵馬此時不聽劉璋調遣亦屬正常。巴西郡太守龐羲雖與趙韙不和,但其也常為劉璋所猜忌。況且龐羲與趙韙同屬托孤輔立之臣,此時最佳選擇便是坐山觀鬥保存實力,是故亦不會出兵助劉璋抵擋趙韙。”

“而偌大益州,唯有白水關因是益州北麵門戶,北麵張魯虎視眈眈,是故駐有忠於劉焉劉璋父子之嫡係,但以劉璋之性,勢必不敢調兵南下鎮亂而放張魯入川。如此算來的話,劉璋在成都可用之兵,不過隻有一支由三輔流民組成的雜軍。按趙韙起兵的時間和西川之情勢來看,此時劉璋怕是真的被趙韙圍在成都、危在旦夕矣!”

張繡將自己心中的盤算全數說出,也是令得帳內文武一陣沉寂。楚軍諸將們歎服於張繡的雄才武略,文臣謀士們則驚於張繡的縝密細思。

而張繡這番話也是完全值得推敲考究的,分析的並無任何明顯紕漏差錯,若是形勢真如此發展,怕是這益州易主隻在旦夕了。而張繡自己分析下來,也是發現自己把形勢看得有些肯定化了,按自己說的,怕是趙韙與劉璋之爭,十有八九是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趙韙取勝,劉璋翻盤的希望實在渺茫。

那曆史上的劉璋是如何在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自己不占優的情況下翻盤取勝的呢?

一直坐在最角落裏隻埋頭喝粥的李儒終於是開口了:“將軍出身雍涼,難道不明白三輔流民這四個字代表了什麼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乃是後世人的張繡確實忽略了至關重要的一點。這幅身軀的主人乃是地地道道的西涼籍人,三輔秦人這四個字卻是有特殊意義的。

這個時代的三輔之民,繼有秦風,樸實悍勇,兼有體格優勢,組成兵勇,往往剽悍烈勇,若是戾將掛帥,往往殘暴嗜殺,最出名的便是董卓李傕郭汜之亂,如今韓遂馬騰等割據一方,也是令袁紹曹操等諸侯頭痛不已。

漢末以來,關中一直很不太平。旱澇疫病災害不斷之外,外有匈奴羌胡為患,內也有各軍事集團爭權奪利引起的相互攻殺。其中禍害最深的,莫過於董卓之亂和李傕郭汜之爭。

關中人口也因此銳減,用十室九空形容絕不為過。其中大多數死於疫病災害和戰亂,也有一部分背井離鄉逃亡他方。而如果要選擇逃亡的方向,一是往東南過南陽逃往荊州,二可以南下漢中乃至川蜀。外鄉人對於這些從關中逃亡的難民,則往往以三輔流民冠之。

劉表初期兵眾也不過十餘萬,後期除了征召荊州本地兵丁,還一直從關中、中原逃難過來的難民中招募士卒。這才得以擴充軍事實力,勉強守住了易攻難守的荊襄之地。而南下往川蜀逃亡的關中民眾,有大部分都留在了魚米富庶、氣候條件與關中差異較小的漢中盆地,繼續翻山越嶺南下川蜀的關中流民並不多。

這也直接使得漢中民戶大增,再加上張魯發揚的五鬥米教施政寬仁,本就易守難攻的漢中更有了對抗益州一州的實力。待劉璋與張魯關係破裂,張魯便是嚴禁關中難民流向蜀中,自己擴招兵馬。

盡管是這樣,早期流入益州的三輔流民已經是不少了。劉璋自身沒幾個優點,能拿得出來的就隻有施政比較仁厚這一點了。對待三輔流民也是持寬待安置的態度,也從中招募了數萬精壯之士,組成了一支不屬於益州軍隊序列的私軍,號為東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