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珠璧聯合(1 / 2)

漢始業元年,公元200年七月。張繡子女歸國,即日便立獨子張泉為楚國太子,獨女張若為豫章公主,祭拜天地,入宗廟,頒大赦令,百官朝賀,萬民獻禮。

次日,朝臣以子嗣單薄為由再請張繡開納後宮,遴選妃嬪,張繡未作反應。

再次日,禦史大夫袁渙、太常闞澤、少府閻象、太尉陳宮、尚書令楊弘、侍中劉曄請張繡迎娶袁氏嫡女袁瀾,使立王妃,張繡於是先請問鄒氏,得允。再召問光祿勳袁胤,胤叩首謝。

此時本應鄒氏出麵主持張繡的大婚,但鄒氏一直不肯享王太後之名。此時無奈名不正言不順,加上鄒氏也確實對袁瀾喜歡得緊,於是終於是答應張繡,正式封楚武烈王遺後。

於是鄒氏便以王太後之名,派少府閻象及宗正為楚王行納采之利。使者帶錦帛、大雁、玉壁和良馬等禮品,來到袁胤府上要求見袁瀾。

閻象等人最後回報:袁氏有德知禮,美姿麗容,可母儀楚國,以承楚國宗嗣。由丞相賈詡、太尉陳宮、禦史大夫袁渙及太卜、太史等大臣用牛羊豬三牲祭告祖廟,又以古卜占得良辰吉日,而“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等典禮的籌備,皆由司空王朗辦理。聘儀用寶馬九匹,黃金一萬斤,錦帛珠寶不計。

八月正式成婚,張繡親自率朝臣至袁府上迎接王妃。袁瀾穿的禮服是上衣紅青色,下裳青白色;深領寬袖,革帶霞帔,衣長曳地,不見其足。頭戴龍鳳珠冠,鬢佩黃金步搖、簪珥步搖等飾物,拜別於袁氏宗廟。理妝之時,按常規要用假發,傅姆因袁瀾黑發如雲,請示其從父袁胤及張繡後,遂不用假發。

登乘禦乘輿車,由丹陽公主呂伶一旁陪同,這是最合適的伴娘了。兄長袁耀親自駕車,一路由武威營禁衛警衛,來到壽春宮前殿。

張繡早已等候在殿前,百官陪立在兩邊。袁瀾身材修長嬌美,麵姣而潔白無瑕;蛾眉而鳳眼,龍準而蟬鬢;雙肩齊修而又白嫩似麵容。前額寬圓亮光,胸脯豐滿,肩頭圓正,腰肢纖柔,肌理細膩光潔,胖瘦合度,無痔無傷,見到的人無不凝神屏息,瞠目結舌,以為是仙女下凡。袁瀾款款上前,麵北而立。禮官宣讀冊文畢,袁瀾行三肅三跪三拜禮,再由女官引領到王太後麵前謝恩。

“臣妾敬祝王太後福壽延康!”袁瀾清韻的聲音,如微風吹振的簫聲,似嬌鶯最初的囀鳴,眾人包括張繡在內皆為之動容。袁瀾起身退位,太尉陳宮授其玉璽寶綬,太仆跪下接受後,再轉授王妃,由女官給王妃佩帶。袁瀾又行跪拜禮,稱:“臣妾謝恩!”冊封典禮完畢,王妃即位。群臣皆就位行禮後,退朝。王妃乘軟轎進入中宮。(注釋1)

入宮,太子張泉、豫章公主張若於禮官引導下參拜王妃,張泉張若年紀尚小,難以習慣王室禮數,張繡也寬鬆隨意,便是這兩小孩便順口直喚袁瀾娘親而非母後,這倒也無妨。再其後,洞房之事隻可傳意,不可言傳,不再贅述。

再次月,百官又請楚王再納妃嬪以充實後宮。並列江淮秀女數十位,以供遴選,張繡斷拒;百官再請,張繡憤而退朝不見。於是以司空王朗為首一眾群臣憂心忡忡,於是暗入中宮,見拜王妃袁瀾,陳說利害。

次日傍晚,張繡歸中宮——事實上大婚之後,無論每日處理軍政有多繁忙,隻要張繡人在壽春,每晚必定到中宮與袁瀾共睡。

張繡進來的時候,袁瀾正在提筆寫字。在這個還未發明座椅的時代一直盤跪著腿伏案坐著是一件極為痛苦難受的事。所以袁瀾偏好站著書寫描讀。張繡不喜排場,袁瀾更是崇尚簡樸自然,小兩口一拍即合,便是裁撤了內宮喊名唱禮的侍官。於是張繡什麼時候進來,袁瀾卻是毫不知道的。

此時的她時而緊眉皺顰沉思,時而又落筆徐徐而下,很是認真投入,張繡壓低了腳步走到她身後,袁瀾仍是毫未發覺。直到張繡輕攬住她的腰肢,袁瀾的身軀才輕輕一震,不用猜想也知身後定是自己的冤家回來了,但是卻未回身作反應,仍按著自己方才腦中所想出的思路,提筆快寫。

而張繡也並不驚擾。張繡身高八尺,放在後世便是一米八幾的好個子,在這七尺便是好男兒的古社會,絕對算是長人了。而袁瀾卻隻比張繡低小半頭而已,於是張繡隻是頷首輕輕伏在袁瀾肩膀上,一邊嗅著袁瀾香肩和發鬢的芬香,一邊饒有興致看著袁瀾寫下的一行行端莊秀麗的字跡。

幣,本質貨也。因其通行流用,是為通貨。通貨之於國家,猶幹脈血液於人體軀幹之用……是故於民不聊生,諸業百廢待興之際,國之豪奢重費,看似徒耗財稅,但若用之於用處,撥付適額,卻會於民生國計有奇效……國之財稅,用於工程購置,則濟民生振民業,則不必苛稅而財力長,此乃真國富民強之計也……(注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