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宗族對於農民的控製是楚國新政的一個重要內容。盡管十分緊要,但於當下的楚國改革難度並不大。因為漢末以來的戰亂,已經很大程度破壞了宗族製度。漢末總人口數千萬,但卻有數以百萬計的流民。宗族的控製力影響力已然降到了最低。
淮南宗族勢力先是被袁術壓榨得極度虛弱,到了張繡手上已然沒了抵抗的底氣。江東的宗族們聯合起來抵抗了,但是結局卻是血腥又悲慘的。至於荊南四郡和豫章三郡,經曆了荊州內戰和吳楚韓之戰,也是沒了抵抗的勇氣。
與此同時,楚國也頒布了一係列法令。承認並保護地主階層的私有田地財產,但對按田產多少征收累進稅。
張繡深深明白,隻要還停留在封建社會的發展階段,土地兼並的社會根本矛盾就不可能消除。與其像各朝各代用限田令來限製地主擁有土地的最大數量,不如徹底放開不設置最高限額。而是據此設立一種長期的製度,以此來轉化土地兼並帶給底層農民和社會的壓力。
毫無疑問,這開創了一種新思路,一種解決社會根本矛盾的新思路。這個思路的提出,也是大大驚詫到了賈詡。實際上自從最近楚國開始大刀闊斧施行改革,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是認為諸多高瞻遠矚的改革令皆是出自深謀遠慮的賈丞相賈文和之手。
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根本在於抑製個人對於田產的渴求。在這個時代,田地就是財富的代名詞,不管誰誰誰,要是誇耀自家財富,開口第一句必然是我家良田千頃諸如此類。針對如此,鼓勵工商發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當人們知道獲得財富和身份地位並不僅僅隻有占據更多的田產這一個方式的時候,土地兼並的問題才會得到徹底解決。
於是據此,楚國頒布新令,鼓勵工商,倡導士農工商一律平等。雖然商鞅變法以來重農輕商政策已經施行了四五百年,積澱下來的觀念已經很深厚,好在還未達到醬缸的地步,還可以扭轉過來。再者,張繡的下一條政令則是可以極大促進新觀念的普及的。
那就是廢除儒術一家的獨尊地位,倡導思想自由與學術自由!
如果說楚國之前的法令還能為楚國內大部分人接受並施行下去,這一條卻是引起了眾人爭議。如果在這之前楚國進行改革的事情還有人不知道的話,這一法令的頒布卻是讓天下人對楚國新政人盡皆知了!
因為這已經明顯超出了改革的範疇!所謂改革,便是革舊改新,實際上還是在原來的經濟政治基礎上進行改良。但變法就不同了,可能是顛覆了原來整個傳統的改變!也就難怪天下人盡皆知了!
盡管儒家學說自董仲舒以來坐神壇也很久了,但這段時期諸子百家的學說和思想並未徹底消亡。總的來說儒家思想這段時間還在一個過渡期,並未完全統治中國人的腦袋。尤其因為儒家思想於亂世無任何益處,亂世來臨之際諸家學說便是再次流行。最明顯的是漢末以來法家思想和黃老思想的發展。
漢末以來最大的新法家思想代表便是曹操曹孟德,這一點在曹操的施政方針中很容易便可以看出。依照各式法令治國,並靠權、勢、術來平衡各方利益。史載“攬申、商之法術”,其受先秦法家思想影響很大,不官不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當然曹操沒有提出廢除儒家,但是他手下依然聚集了很多受法家思想影響的新派人士。
可以說漢末以來思想地位獲得最大上升地位的就是法家,曆史上三國鼎立,蜀魏皆是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執蜀漢牛耳者的諸葛亮亦是法家思想理念的擁躉者之一!
黃老思想即道家思想的繼承發展者即漢中張魯。因為張魯的發展,魏晉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期,佛道儒三家也分別被不同的統治者推崇過。而法家則成為了一種治國思想而不再隻是一個派別。
另外還有兵家思想的崇尚者——小霸王孫策。這個就不細表了,大家都懂!
除了各派思想的抬頭,堅持儒家仁義之道的也有,比如劉玄德劉皇叔。
但是當很多人發現儒家的仁義和禮教不能解救這亂世於水火,甚至不能自保時,人們就不會在執著於堅持儒家。
總的來說,在這個時代儒家的地位還不是那麼不可動搖。曆史上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儒家作為思想正統受到最大衝擊的時期,佛道兩家因統治者的信仰而輪番大行於世,在後世也留下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