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的二十等軍功爵製大致便是如此,並且張繡也沿襲了先秦在發展軍功爵製中的最大創舉——連坐倒扣法。
提起連坐,誰都不會陌生,畢竟這可是是先秦法製中最特色鮮明和應用的最著名和最廣泛的一條法製原則。當然連坐製度並不是秦國首創,隻不過在商鞅的手中被活用在了先秦政治軍事經濟農業的各個方麵,包括在軍功爵製中,連坐原則也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其實當時的戰國七雄都有在政治軍事方麵的革新,包括在獎勵軍功方麵也都毫不吝嗇,比如趙國當時“功大者身尊”之法,韓國申不害的“循功勞,視次第”,燕昭王和樂毅的“公子無功不當封”以及建立的四等軍功製度等等,但是卻隻有秦國一家的軍功爵製見效最大且最為著名。這其中連坐倒扣法的應用應該是導致差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連坐製在軍功爵製中是這麼應用的,比如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伍什乃是最基本的戰鬥單位。若是在戰鬥中一人戰死,則其他四人或者九人都要負有直接責任,即視作有罪,但是你也可以通過殺敵來將功折罪,殺敵一人抵命一條,多殺才算做軍功。這種既有連坐製又要倒扣計算戰功的方法,便是秦國軍功爵製最亮點的一條。如此一來,卻不光是能激勵個個士卒奮勇殺敵,也使得士卒之間自覺提高戰陣配合度,能最大程度同時激發軍隊的整體戰鬥力和個人的戰力!
盡管時隔千百個春秋,每當張繡讀起這段曆史,沒有一次不驚歎於商鞅個人超凡脫俗極富卓見的頭腦,有如此完善全麵且針對性十足的軍功爵製,秦國的軍事實力一躍成為七雄之首。秦人生性豪邁,平時好勇鬥狠,互相毆鬥仇殺乃是常事。打仗雖然個個剽悍凶勇,但喜歡各打各的,打紅眼更是什麼都不管不顧,不從將令乃是常事。其戰陣配合乃七雄最差沒有之一。時人常言:秦戎雖勇,但無章法。
然而等秦國推行此法,秦人皆畏懼於商鞅製定的無比冷酷嚴苛刑法,自然是不敢再恣意妄為。於是虎狼之輩的秦士也有了令行禁止的進退之法,再加上錢帛奴隸田宅爵位這些不吝的賞格,生死榮辱與共於一身的秦軍自此便無敵於天下!
而楚國的刑法自然不會像秦國那般冷酷嚴苛,所謂物極必反,張繡可不會重蹈秦二世而亡的覆轍。而且淮泗人和江東人也不像秦人那般好勇鬥狠恣意任為,凡事恰到好處便好。
對於絕大多數的楚軍將士而言,十四等兵爵和將爵便是他們能夠通過在戰場上的搏殺能夠獲得的最大賞賜了,當著這些對於農丁出身的他們完全足夠,田地宅院錢糧絹帛這些比起什麼不切實際的封侯拜公實在多了。
而這裏需要知道的是,一旦成為並州狼騎的一員,不論之前的戰功如何,一律直接加賜六等兵爵和八等將爵。即可以直接獲得三百畝良田、食十戶租稅、錢糧絹帛各數的賞賜!自此可一洗家中清貧,妻兒父母衣食無無憂,子孫三代無慮!
雖然聽起來這賞賜似乎也不怎麼豐厚,但是在這餓殍遍地的亂世,卻是無數人所幻想可以得到的。而就算是在太平之世,也是絕大多數人所可想不可及的。
當然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而已。楚國另有軍製規定,凡是諸如陷陣營、武威禁衛營、橫江營、飛熊軍以及並州狼騎等等這些精英部隊,軍功皆按雙倍計賞,殺敵一人,則按殺敵兩人給予封賞。這主要是因為並州狼騎陷陣營這些部隊往往要承擔最重要關鍵的作戰任務,麵對的是最精銳的敵人,作戰的風險和傷亡率最大,所以在軍功爵製中按計以雙倍軍功。同時這也是激勵楚軍普通士卒積極踴躍躋身精銳之列的一項關鍵措施。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並州狼騎的選拔那麼嚴苛殘酷,卻依然有眾多楚軍士兵甚至底層軍官想要成為其中的一員。當兵打仗就是伴隨著生生死死,與其默默無聞籍籍無名,不如舍命拚搏一場,為妻兒老小搏一個衣食無憂,說不定運氣好,還能保子孫後代富貴呢!
畢竟楚國的軍功爵製也包括對犧牲戰死之士的賞賜,以及對軍卒遺孀孤兒老矜的妥善照顧製度,就算戰場戰死,妻兒老小不僅可以得到戰死者生前所獲的軍功爵賞賜,還可以得到一筆撫恤的錢糧。大楚國策如此優軍厚兵,怎麼不讓士者效以死力?
此戰並州狼騎雖然在列,但是高順並未讓其直接參戰,而是排出了戰車先驅衝陣、騎兵接後掩殺、弓弩手兩側夾攻,重步輕步一齊全線推進的作戰方式,而是將並州狼騎放在了預備隊的位置,這倒是讓一眾數百狼騎兵們甚是饑渴難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