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兩腳剛踏進殿門,卻隻見董承忽然起身,朝著劉協伏完拱手一拜道:“陛下與伏國丈和荀令君有事相議,微臣那就先告辭了!”
走過荀彧身邊,董承中規中矩向著荀彧拜了一揖,然後便向殿外快步走去。荀彧也低頭回了一揖,又向前走了兩步,忽然扭頭皺眉問道:“董將軍何往?”
董承步子快,刹了一步才住腳,目光卻並不看向荀彧的眼睛回聲道:“要商議的乃是秋狩祭祀宗統之事,董某不便參議。”
荀彧哦了一聲沒有說話,董承便又拜一揖,再次告辭,而荀彧卻仍立足在原地深思。
董承以為荀彧沒了反應,又大步走了兩步,背後卻是又聽到荀彧開口道:“董將軍留步!”
等董承轉過身,荀彧已經是麵向劉協的方向長拜道:“陛下,董將軍以往來說卻是不便參預秋狩祭祀之事。但是今時不比往昔,董將軍位列車騎將軍,已於當下朝中將列首位,且有國舅之實,眼下許都僅靠微臣和伏國丈是萬萬挑不起這秋狩祭祀的重任的,不如有董國舅一同商議此事為好!”
荀彧說完話是低著頭的,卻是沒有看到劉協和伏完臉色皆是一變,更是沒有看到背後董承一張老臉顏色大變。稍隔了片刻,劉協才恢複如常道:“愛卿所言有理~”
“隻是~隻是董國舅另有重事在身,實在不便加諸他事。”
另有重任?荀彧抬頭,眼中頓起疑惑。那邊伏完卻是緊接著劉協的話頭不緊不慢道:“西營有糧官徇私舞弊有賺賣軍糧之嫌,董國舅正要去查處。今日我們先議個大概罷,待之後再知會董將軍亦不遲嘛!”
經劉協和伏完這麼一說,荀彧當即躬身拱手表示認可。事實上在以往的秋狩祭祀上,有權參預的當朝大將軍其主要職責更多是執行而不是謀劃。因而董承參與不參與這番議事都是可以的。
暗自舒了兩口氣的董承再拜,正欲提腳再走,卻是見荀彧又是轉身過來,麵無表情對著他道:“董國舅且慢!”
董承剛放下的心瞬間又提起來了,那邊劉協和伏完也是心頭一顫,手心拳握微微出汗。
稍頓了下,荀彧忽然笑道:“我是想說,董國舅慢點步子走,軍糧問題雖然是頭等大事,但促急處事不見得於事有裨益,還是穩當點為妥。萬萬別因此而急火傷身,那就劃不來了。”
董承麵色不動,隻是笑著回道:“多謝荀令君關念了,董某會注意的。”
兩人互相行了禮,董承又是再拜了一次劉協和伏完,而後踏出殿門拂袍而去。
隻是剛出殿門,董承的臉色瞬間由自然變為凝重沉肅,步伐並未減速,徑直出了許昌宮。
剛出宮門,董承便喚過一名親侍,從懷中掏出一枚半邊符印道:“速速將此兵符送往城外吳將軍處,並告知其情況有變,即刻行事!”
那親侍小心收好符印,當即上馬揚鞭而去。而董承也同時登上馬車,往自家府院方向開去。
車騎將軍府邸距離許昌宮不遠,不多久董承便下了馬進了府院。外表與往常無異的府邸裏麵此時卻是另一番氛圍。執刀挎劍的短甲護院們占據著府邸裏的要害部位,大多數的家丁護院也是被分發了大量各式各樣的武器。與之相比的是有幾名僮仆模樣的卻是被堵住了口嘴捆綁在一起。
除了這些,還有數十名各種不同衣著打扮的漢子席地而坐在董府的大院裏,大多是默不作聲狀,也有神情亢奮者,卻一副壓抑的不敢出聲的表情。
這些人都是董氏豢養的門客,或是悍不畏死的關西刀客,又或是俠名遠揚的關中劍俠,再就是一些諸地的使著各式各樣雜亂兵器的遊俠兒,雖然看似一群烏合之眾,但實際的戰力絕對不容小覷。
進門少頃,董府的管家便是急急忙忙跑到董承身邊彙報道:“老爺,王府、吳府和種府還有吉家和伏家皆派人告曰諸事俱備,各家報上來的人數合計共一千一百二十三人,另外各家肅清一十四人曹賊坐探,我們安插在城內各處的眼線也無發現守城曹軍有何異動,還請老爺定奪!”
並沒有發生任何的不測或者意外,真是天助我也!董承麵湧潮紅之色,當即沉聲對管家令道:“即刻派人回複各家,待我董府號起,並發舉事!”
“來人!替某退服換甲!”
……
兩刻鍾後,位於許昌城中心地帶的車騎將軍府忽然響起一陣沉穆的號角聲,因為已是傍晚時分,城內趨於安寂,這本不應該出現在城內的軍營號角聲顯得格外悠長。
綿長沉穆的號角聲隻在許都上空響了片刻,片刻之後,許昌城內各處的人聲嘈雜聲便是將其取代。長水校尉種輯之種府、昭信將軍吳子蘭之吳府、侍郎王子服之王府、議郎吳碩之吳府、太醫吉平之吉家,國丈伏完之伏家,還有車騎將軍董承之董府,這七家的族人家丁僮仆門客共逾千人一同衝出了自家府院,或執刀箭劍槍,衝上許昌街頭,有組織地搶占許昌城內要害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