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的預料並沒有出錯,他再一次親曆了曆史事件的發生,盡管從時間上來說這提早了一年,但是這並不妨礙其他因素綜合作用下這一令人哭笑不得的強娶事件的上演。
張繡的當機立斷亦沒有錯,夏侯涓身邊的侍婢和小廝在第一時間便趕去了夏侯淵的軍營通報消息,而向來對這個寶貝侄女視同己出的夏侯淵卻是立刻放下所有的軍務,一麵命親將去點數百精騎,一麵去親自勘查現場。迅速確定了張繡和張飛的撤逃方向,便是領著精騎飆開馬速,疾追而來。
好在張繡與張飛等人此行隻穿了貼身軟甲,胯下坐騎也是清一色的良馬,並沒有沉重的甲胄和馬甲拖累,雖然多載了兩個不到百斤重的少女,亦是不影響馬速。
夏侯淵是什麼人,乃是曹軍陣營中最擅長途奔襲的將領,麾下亦是有著一支輕裝精銳的騎兵。這下順著軌跡追了十餘裏還望不見人影,夏侯淵心中卻是有著一絲不詳的預感,於是再次下馬勘查路麵上的張繡張飛等人留下的馬蹄印,端詳良久,最終隻能悲憤交加朝天怒吼數聲,心有不甘卻不得不領兵還營。
……
六日之後,淮南軍與徐州軍抵近小沛。
沛郡原本的郡治在相縣,並不在這沛縣。但是漢末以來,因為黃巾肆虐,諸侯爭雄的緣故,沛縣因其地理位置和戰略意義卻是地位大幅上升,多次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重點和屯兵囤糧之地。但是因為其本身城小池淺的緣故,故而又得小沛之別稱。
小沛城內駐紮不下夏侯淵的四萬軍隊,城池亦易攻難守,所以夏侯淵多屯兵城外。麵對劉張聯軍來犯,夏侯淵索性在城池左右立下成掎角之勢的營盤,並親領萬餘精兵,在城下擺開陣仗,主動邀戰劉張聯軍。
夏侯淵的此舉出乎張繡等人的預料卻又在情理之中。之所以出乎意料,乃是因為此戰劉張聯軍打出的可是劉備與張繡兩人聯袂親征的旗號,且對外宣稱的兵馬是十萬之數。而夏侯淵部兵少將寡,所以最佳的策略應該是依城防守而並不是野戰硬碰硬。
但是為何又說夏侯淵邀戰劉張聯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呢?這就必須歸因到數日前張飛擄走夏侯涓一事上,根源在於夏侯涓這個親侄女對於夏侯淵不可替代的意義。
翻開夏侯宗族的曆史,其祖上是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是極為顯赫的。但是那是西漢,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三百多年,東漢末年,昔日西漢的勳貴家族早已沒落得不成樣子。要不是還有著其他頗有淵源的家族幫襯,並無多少出仕文才產出的夏侯宗族怕是早已消亡。
夏侯淵這一代,夏侯宗族卻是有一度已經混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在親兄弟亡故後,夏侯淵卻是毅然決然放棄了養育自己剛出生沒多久的幼子,而騰出口糧奶水養活亡弟的獨女,也就是夏侯涓。
一直到曹操雄起,夏侯宗族依靠著夏侯惇夏侯淵兄弟的勇武膽略,終於再複榮光。而夏侯涓也一直寄身夏侯淵左右。膝下全是兒子的夏侯淵對夏侯涓卻是視同己出,而夏侯淵的那幾個兒子,也是把夏侯涓當成了親妹妹來寵待。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夏侯涓,年紀很小就養成了柔順懂事肯幹活的品性。
到這裏,想必夏侯涓在夏侯淵心中的位置不用多言,那麼為了這個如同自己親女兒一般的亡弟之女,夏侯淵一反兵家常理,主動在城下邀戰劉張聯軍就不難理解了。畢竟當時擄走夏侯涓的時候,在場的有好幾名侍婢小廝,有這些人描述劫掠者的相貌,夏侯淵就是猜也猜的出這位黑臉虯須環眼漢子是誰。
不過話說回來,夏侯淵率軍出戰對於劉張聯軍卻是極為有利的。畢竟相對於強攻城池,在野外對攻更有利於損耗曹軍實力。於是接到戰書的當下,張繡卻是立即應允下來,遣走曹軍使者,立刻便安排起出戰事宜。
夏侯淵率軍出戰的意圖自然不單單是為了自己侄女,事實上能夠為曹操委以東南重任,夏侯淵已經是有了一定全局戰略眼光的良將了。麵對劉張“十萬”聯軍,夏侯淵不論勝敗都必須要試探個虛實。
不過張繡這邊倒不怕夏侯淵試探,此次帶來的八萬軍隊雖然相距號稱的十萬大軍相差著兩萬人馬,但是這個相差數額並不是很大,是很輕易能用一些障眼法煙霧法掩蓋糊弄過去的。另外現在這世道,誰打仗還不虛報個兵馬規模虛張一下聲勢?反正又不要錢,動動嘴皮子就能做的事,何樂而不為?
而至於並未在軍中的劉皇叔,這一點倒是事關全局的關鍵,萬萬不能被夏侯淵發現。但是出兵之前張繡這邊便早有定計:將兵馬分為前後兩部,張繡統領前部,“劉備”統領後部。如此一來,先行軍的張繡先露麵,並讓張三再露兩手,這樣包夏侯淵信個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