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亂世奸雄(2 / 2)

荀攸不置可否:“也許吧!此人是否因親喪噩耗而脫胎換骨還得再加考證,當今之急,還是先決定徐州之事。”

好大一圈繞回了當下,曹操臉上卻是再也不見最初猶豫兩難之色,朗聲道:“某已有定奪了。”

雖然明知道曹操的“定奪”,但是荀攸還是問道:“不知明公將何為?”

“亂世若是早早大定,那就不算是亂世了。”曹操眯眼笑道:“曾經有一人對我有過一句評價,那句話至今好似仍在我耳旁縈繞。”

“那句話說,我曹孟德,乃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可惜如今非可治之世,還是讓我曹操在亂世中一展雄風吧!”

荀攸眼神散發出光彩:“明公順天時,識進退,實乃大漢之幸!”

……

數日後,曹軍與劉張聯軍在小沛爆發大戰,雙方兵對兵,將對將光明正大廝殺了一場。最終還是曹軍略勝一籌,趁勢複奪沛城,劉張聯軍退守彭城。

小沛這座城池在演義中雖然經常與徐州一同出現,但是其實並不歸屬於徐州,而是屬於豫州的一個城池。劉備當初屯駐小沛的時候乃是因為陶謙表他為豫州刺史的緣故。

曹軍複奪小沛,一方麵重新宣告了曹屬豫州的完整,另一方麵把控這座軍事要衝有利於曹軍之後的進攻。

劉張聯軍其實也明白控製小沛的戰略意義,但是兵馬素質處於劣勢的他們不得不放棄這座城小池淺易攻難守的要衝之地。好在將沛郡讓與曹軍還可以延長曹軍的補給線,加大曹軍的消耗。小沛一戰也能檢驗一下己方的戰力,退守城堅池深的彭城還可以收縮兵力鞏固防守。

隻是怪事發生了,攻下小沛後的一連好幾天,曹軍卻是沒有一絲繼續東進的跡象。相反的,還分兵五萬,由大將曹仁統領去往汝陰方向。

汝陰靠近淮南,但是張遼高順卻是沒有太過擔心淮南的安危。畢竟壽春還有四五萬張繡軍,更兼有淮河之防。

曹軍的異常舉動,可是讓劉張聯軍這邊又是猜了好幾天。

隻是沒等他們猜出來曹操要幹什麼,曹操就很直接用行動告訴了劉備和張繡,他將做什麼。

建安三年十月下旬,十萬曹軍已經在小沛屯駐了半月未動,糧草告罄之際,曹操自領五萬兵馬回師許都,留下大將夏侯淵督率五萬人馬屯守沛郡,與汝陰曹仁部、琅邪臧霸部構成了大致對徐州的包圍以及對淮南的限製。

是的,在劉備和張繡等人都想不到的情況下,曹操草草結束了這次東征,一改自己以往的主動進攻戰略,默許了劉備對徐州四郡的統治。

這一次,曹操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壽春一役,曹軍前後總計折損不下十萬之眾,且大都是主力軍兵。是為元氣大傷。

南邊,曹操雖然強奪了劉表的南陽郡,但是尚騰不出手出征襄陽江陵。隻能讓長子曹昂屯重兵於重鎮宛城防範劉表。

西邊,雍州雖然傳檄而定,但是如今的雍州隻有長安一地為曹軍實際控製,其他郡縣多由梁興張橫段煨等軍閥盤踞。這些雍涼軍閥現今隻是名義上臣服於曹操,因此長安一地曹操也不得不調派了重兵鎮守。

最要命的是北方,河北袁紹的重壓時時刻刻壓在曹操心頭。是以自袁氏兼並河北之際,曹操便將軍事政治重心都放在了相對靠近河北的許昌,平時的曹軍主力一般都駐紮在許都北營。就是為了方便隨時應對袁軍南下。

就好比此次,袁紹忽然正式宣布與曹操決裂,起冀州三十萬兵馬南下,曹操在第一時間便將主力開往了黃河北岸防守。

當然按照曹操對袁紹的了解,心裏是清楚好謀無斷的袁紹這次突然開戰絕不是真的要南征,而屬於大決戰之前的試探。

正是因為這種了解,曹操才敢分出一半的主力前來徐州。因為曹操從年少就知道,袁本初永遠是那個好麵子愛惜羽翼的袁本初,是一個有假戲真做的機會卻都會不屑於去做的人。

隻是可惜這一次,曆史上曹操急攻徐州大破劉備的事情不會重演了。因為有壽春之戰的造成的曹軍傷亡,因為有張繡軍的存在,曹操複奪徐州的希望已經不甚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