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黃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孫策不僅武力值爆炸,在智謀上更非凡人!在最後決斷的時候,孫策卻是采取了偷梁換柱的策略。一方麵派有些才具且可靠的族兄孫河打著自己的旗號在陵陽蒙騙張繡,另一方麵潛遁於西退大軍中,隻能緊要時刻現身猛戰殺父之仇黃祖。
陵陽此戰是必敗的,彭澤這一戰必須要勝!那為什麼我孫策要去打一場必敗的戰役,為什麼我不去打贏那場必須要贏的戰役呢?
更何況,此戰不出意外的話,將是我孫伯符的最後一戰!
……
孫策在豫章讓張繡和黃祖肝膽俱裂的同時,張遼在會稽郡卻是令數十萬江東士民趕到肝膽俱裂!
當初張遼打烏程的時候,江東的豪強宗族武裝抵抗很激烈,但是守衛城池的江東兵卻是幾無抵抗。張遼兵臨烏程城下的時候,烏程守將孫暠早已率部不戰而退。最後隻有烏程城內的世家大族聚眾抵抗,但是慘遭張遼首屠!
說說孫暠此人吧。或許這個名字並不知名,但是這人的父親和子孫都是響名三國的人物,另外此人極其嫡係子孫在曆史上所作所為也令人驚乍。
孫暠的父親叫孫靜,孫靜是孫堅的兄弟,也就是孫策孫權兄弟的叔父,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物。早年就是他出了詐退誘敵的計策給孫策,令孫策大敗了王朗奪取了會稽郡。
但是孫靜此人有點奇怪,那就是不喜歡名利權位,或者說不想與名利權位有所沾染。孫策平定江東之後,打算重任孫靜,使其獨鎮一方。但是孫靜卻是以留念祖宗生活安息的故地為由,請求孫策讓他待在孫氏故鄉富春鎮守。最後孫策答應了這位極有才幹的叔父的請求。
其實一直以來,孫靜為何在孫氏正急需穩固江東展開擴張的創業關鍵時期為何要退居二線一直都是個謎團。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是孫靜的大兒子孫暠,關於孫靜的謎團就先暫放一邊。
曆史上的孫暠自孫策平定江東以來一直率部屯守在烏程,也就是與富春的領縣。
但是等到曆史上的孫策在丹徒遇刺受重傷不治身亡之後,孫暠卻是不奉孫策臨終讓孫權繼立的遺囑,也不為孫策奔喪,而是率軍擅離駐地烏程,南下直撲會稽郡郡治,要武裝奪取會稽郡的軍政大權!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記載,孫暠率軍是路過父親孫靜所鎮守的富春的。
因為當時虞翻因為勸降華歆招降豫章郡有功,由會稽郡功曹轉任了富春長,也就是由郡府幕僚直接轉為了地方實職主官。
而孫暠最終奪取會稽郡自立的意圖也正是虞翻給破滅了的。
孫策去世的消息傳到虞翻這兒的時候,虞翻卻是一反臣子去君王逝世之地奔喪的常例,但是虞翻認為江東尚未徹底安定,若果官員離開可能會令賊匪和變民有機可乘,侵擾州縣。於是第一個留守在富春服喪;其他各縣官員特別是附近的會稽郡各地都效法了虞翻,維持江東各縣的安定。
虞翻這麼做卻是極有先見之明的。事實也證明了他的所作所為正是最正確的。孫暠率軍南下會稽郡,發現各地碰見他都閉城自守,而孫暠自己也沒有足夠的實力攻城。
僵持到最後,並不是鎮守富春的孫暠父親孫靜出麵,還是擔任富春縣長的虞翻寫信直言警告孫暠:“孫策主公英年早逝,部屬應由主公之弟孫權代為統攝。各地守軍都已經進城守備了,而且我已經與同郡吏士準備以命相搏,為新主公除害。你自己權衡利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