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劉表一掃張羨舉荊南三郡叛亂的憂愁的是:如果張繡真的對孫策宣戰,兩方自然不可能再向荊州發動戰爭了。那麼張羨再有能耐,再在荊南被擁戴也翻不了天了。
兩相相比,張羨自立門戶的壞消息似乎也不是那麼壞了。甚至自己這次還能名正言順處理掉荊州內部的最大矛盾,這麼再一想,劉表的心情頓時輕了不少。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劉表做主荊州以來,以荊北軍為主幹的荊州軍已經基本形成了戰力,現在就缺一支烏合之眾來刷刷勝率找點感覺了。
不過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趕緊打探清楚為什麼張繡會對孫策下黑手,兩方的矛盾出在哪裏,雙方的直接衝突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不過也不用太過擔心,錢糧富足的荊州搞起情報還是很有一套的。
就在劉表轉憂為喜的時候,正在江東作戰的張繡卻是陷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窘境。
對江東出其不意的襲擊達到了張繡想要的預期效果,秣陵、石城等六城半月之間盡歸張繡。
牛渚登灘之後,四萬張繡軍兵分兩路。張繡親自統領兩萬軍隊向正東方向攻打吳郡等江東核心地區,而大將張遼統領另外兩萬人馬向東南方向逼近震澤,也就是後世的太湖地區。
張繡擺出這副陣勢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如果把江東比作一個人的話,張繡做的就是同時手握兩把刀,一把捅向人至關重要的腦部,一把橫插向人的脖頸部位。
要知道,孫策麾下眾多文武,文臣謀士諸如“兩張”張昭張紘,武將諸如程普黃蓋韓當等人的家眷,大都由孫策安排住在曲阿或者吳縣。其他普通將士,出身大多也是吳郡子弟。這都是因為吳郡是孫策最早打下的根據地,也是孫策一直著重經營的政治經濟核心。
如果張繡能夠雙管齊下攻下吳郡,完全可以預料這對孫策軍的打擊有多麼大!
進攻江東的同一時間,原涇縣大帥,現任丹陽都尉祖郞,統領著丹陽郡郡兵鄉兵、賊軍寇眾、還有太史慈麾下那些劉繇的殘兵敗將散兵遊勇攏共約一萬多人馬,一方麵積極響應配合張繡在東麵對江東腹地的進攻,另一方麵切斷了吳郡與豫章郡的陸路聯係。
隨後張繡的丹陽太守袁胤將丹陽郡治所暫時遷到了秣陵,擔負起了鎮撫當地和保障張繡軍隊後勤供給的重任。
問題就出在這兒。盡管秣陵等六城已經由張繡軍實際控製,袁胤也重新任命了大批官吏。但是這隻能達到軍事和政治上的把控,在其他方麵上張繡並沒有做到全部掌握。
比如,秣陵六城大大小小的宗族豪強,在張繡軍渡江進攻的時候,比各地的守軍更早做出了反應。在張繡軍攻破秣陵六城城池的時候,卻是要麼躲進山澤中,要麼連塢聚堡自守。在張繡軍基本控製了局麵之後,也隻是象征性的供獻了少量錢糧。
相比武裝盤踞在塢堡內的宗族豪強們的敷衍了事,大多數世家士族雖然置身於城池中,卻是一毛不拔。幾乎所有的世家士族都謝絕了袁胤對其族中子弟做本地官吏的任命。
有世家士族和宗族豪強帶頭,普通的百姓自然對張繡軍“敬而遠之”。畢竟在江東這片土地上,世家豪族直接掌握的人口土地在總人口和田地的一半以上!
沒有世家士族代表的上層階層支持,張繡自然無法重新建立並運轉基層政權。沒有宗族豪強代表的草根階層支持,張繡的軍隊就相當缺失了糧秣輜重的長久保障。
這就相當於,你比你的敵人更強壯有力,你打了一拳把他打蒙了,但是這個時候你卻可恥的餓了,沒有力氣繼續揮出你沙缽大的拳頭了。
攻克秣陵六城之後安撫的不利,影響到了張繡軍,推遲了整整五日才開始第二階段的進攻。張繡率軍逼近吳郡要地曲阿,張遼領軍攻打陽羨。
陽羨很快攻下了,事實上陽羨守軍打探到張遼即將進攻的消息之後,顧不得分辨真假便沿著震澤退到了烏程。
張遼拿下了陽羨,按照計劃本應該繼續挺進,急攻下烏程以掐住江東咽喉的。不過到此時,江東士民的不合作卻是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張繡軍在江東的作戰。
因為張遼進駐陽羨之後,接到了後方運糧隊遭遇襲擊求援的消息!
雖然很快張遼派出了成廉魏越兩將率騎兵救了運糧隊,但是這卻是給張繡軍上上下下敲響了警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