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真的英雄(2 / 2)

再說,在自己起家之前他孫策和周瑜兩人之間並不存在什麼從屬關係。從家族背景來說周瑜的家族甚至更為顯赫,畢竟出過三公級別的人物,放在現代也就是家裏有政治局常委級別的人物,典型的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世族!

而孫氏呢,雖說在江東廣有聲望,但是那是孫氏多年剿匪禦賊打殺出來的名頭,孫氏說到底是出身地方豪強的大族,跟周氏這樣的三公士族可是天壤地別的差距!

孫堅死後,在江東樹敵眾多的孫氏連江東老家都不敢待,在舅舅吳景等叔父護佑下孫策帶領家族搬遷到了父親原來的上司袁術地盤。孫策也就是這個時候和出身廬江世族的周瑜認識的。

那時還是周瑜主動讓出了自家宅院,和孫策一起像親生兒子一樣奉養孫策的家人。此時孫周兩人的交情可以說是深厚到比親兄弟還親。

等到孫策供職於袁術軍中,再後來借兵光複江東,整個時期孫策與周瑜都是兄弟相稱。周瑜也在孫堅最關鍵的時候提供了必要的幫助。但是兩人的關係仍然不是上下級的從屬關係。

要知道,袁術雖然喜歡作死,但是也是有點眼力界兒的。既然都能看得出來周瑜有才,自然清楚孫策絕非寄人籬下之輩。於是隻打發給孫策三千兵馬,本意是想讓他在毫無糧草軍械補充的江東自生自滅。

但是,就是這個時候,周瑜卻是帶著自己時任丹陽太守的叔父周尚的部分兵士補充給孫策,並明裏暗裏給孫策不斷擴張的軍隊提供糧草,並且一直到孫策在江東足以自給自足。這個時候袁術才得知了自己手下有人胳膊肘往外拐,當即免了周尚的太守職位,並且召其回壽春。

給袁術打工的周尚隻得帶著自己的侄子去給袁術請罪,畢竟周氏族人還都在江北的廬江舒城。周瑜接到叔父消息,也隻能是告辭孫策,返回淮南。

後麵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站穩腳跟的孫策勢力越做越大,周瑜也一直暗地裏策劃投奔江東。終於,張繡戰敗了袁術,周瑜得以將族人解救出舒城。等到曹操討伐淮南,周瑜終於把自己家族完完整整搬遷到了已經安穩下來的江東。

甚至不止搬自家家族,周瑜連帶自己的故交魯肅的家人也一起搬到了江東。隻是魯肅祖母病死,而魯家是極重傳統儒家的大族,魯肅便護送靈柩回老家安葬,還得在老家守孝三年。這也大大減輕了張繡招攬江東俊傑的工作量,此行隻需要先說服周瑜便算已經達成目的!

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說明一點,周瑜直到現在與孫策並不存在任何的從屬關係,兩人隻是有當君臣的傾向,但是這個傾向卻是已經被張繡生生截胡了!

所以孫策除了惋惜遺憾,再沒其他想法感覺了。

······

張繡隻在吳縣呆了三天,便直接和周瑜遠路返回,回了丹陽。

除了周瑜之外,沒有第四個人知道孫策和張繡那晚徹夜相談的內容。

第二日張繡好好享受了一把江東野味美食,正宗鬆江鱸魚,大江尾鯉,連小米粥都似乎比丹陽那邊的好喝。

第三日,張繡準備返程。周瑜和魯肅的一應家眷族人本來是應該一同帶回淮南的,但是張繡卻以搬遷不易、舟車勞頓、淮南強敵環伺、匪患未息為由沒有要求周瑜帶回家眷族人。又是使得孫策周瑜兩人對張繡縝密的思慮與胸懷打心眼裏欽佩讚歎。

別人會因為尚不熟悉新臣而會力求保險,但是張繡卻是因為後世所了解的,知道孫策和周瑜都是行事光明磊落頗有英雄風範的人物,絕非私下會做一些為世人不齒的事情的人。特別是孫策,在人品方麵張繡本人可是給孫策滿分的!

用張繡對孫策的評價來說:要是孫策稱不上光明磊落,那麼整個三國也就沒有所謂真英雄和性情豪傑了。

這同樣也是張繡敢於單身赴江東的最主要的主觀原因。要是連孫策也是像曹操那樣利用親眷的卑鄙奸雄,那麼這個三三國水就太深了太黑了。自己也沒有繼續玩下去的必要了。孫策都這麼不講道義,那麼“生性善良淳樸還沒有經曆社會這個大染缸的張秀”根本是拚不過有著赫赫奸雄之名的曹孟德以及一直韜光養晦的劉皇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