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張繡和周瑜很嚴肅地對袁胤說明了情況,袁胤這才恢複了正常。原來不是跑路啊,哇哈哈,老夫就說嘛,跑路哪有這麼寒磣的,敗得再慘也有收拾細軟財寶的時間啊,十幾萬人馬就算打光了也至少有數百殘兵簇擁著啊。哪有你現在的樣子,完全是一副丹陽山民的樣子,而且是混的不咋地那樣的山民,身邊護衛也隻有幾十個烏合之眾,戰馬不夠一人一匹,至於財物更是完全沒有!
等到張繡開口對著袁胤說明了來意,袁胤一張剛剛鬆弛下來的臉立馬綠了。
啥?你居然要和這個周瑜一起去吳郡見孫策?還不帶一兵一卒,就隻帶那個女眷隨行?
孫策是誰,江東小霸王,張繡單身去見他,豈不是羊入虎口?
這周瑜到底給張繡灌了什麼迷魂湯,居然能把張繡從淮南拐帶到江南,現在居然還要單騎赴吳郡?
忽然之間袁胤想起了緊緊跟在張繡身後一起進門的那個女眷,忽然間頓悟!
美人計!
看不出來哇,這周瑜長得一臉正相,沒想到居然和自己那個不成器的侄子是一類人!
袁耀那個不成器的東西,為了保得自己在淮南姓命無虞榮華富貴,居然連自己妹妹都能塞給張繡。
塞了就塞了,在張繡還沒有徹底顯露頹勢的時候,這個奇葩侄子居然拋棄了自己妹妹,自己逃到了江東,投奔那個所謂的發小——孫策去了。
袁耀確實和孫策是從小就認識的。但是那時候袁術是孫堅的上司,袁耀自己可從沒有在心底把孫策當成同等的玩伴。就是不知道那些年你有沒有自恃自己的身份,對人家孫策做出什麼不友好的事情。都是基本同齡的人,你袁耀的人生軌跡一直隨著自己父親上下波動,現今更是直線下降。但你看看人家孫策,幾年時間就打出了甚於自己父親的名聲勢力!
現在這會兒卻又想起來了人家孫策,你這二十幾年早幹嘛去了。
一提起自己那個無能侄子,袁胤不由得就長歎一口氣。袁耀要是有孫策一半的本事,也不至於現在寄人籬下看人臉色,將偌大的淮南拱手送給了張繡這樣一頭狼。要不是現在,袁家老大在河北兼領四州,袁家老二在淮南遙相呼應,隻要這兩人精誠團結,一統北方簡直分分鍾啊!
但是活了這麼多年,袁胤也算看清楚了自己這兩位兄長的本事。身為袁家嫡子的袁術在這個亂世中太過“顯眼”,嗯,其實說白了就是丟人現眼。就連袁胤自己都不願意和袁術待在一起,於是自願要求遠離淮南,來這民風剽悍不經開化的丹陽擔任太守。就是為了袁術真的作死了連累不上他。
比如袁紹,袁胤比這世上所有人更清楚自己這位長兄實在是個心胸狹隘之徒,想當年年少還在洛陽的時候,袁胤便看出這個長兄雖然表麵看上去禮賢下士寬宏大量,但實際關鍵時刻卻是連自己親叔父性命都不顧及的人。甚至在做人方麵連袁術都不如,雖然說袁術沒啥賢名或者好名聲,但是袁術卻是對自己一應親族都很好,對麾下文武也是高官顯爵大加封賞。
要不然類似於袁渙這樣的被強迫當部屬的還會一直情願為袁術出力?要不然袁胤會優先選擇袁術?就是因為實在是太過於了解袁紹,知道他是一個外寬內忌的人,而袁術雖然沒啥本事,但是卻不會猜忌自己的親兄弟。
貌似有點跑題了,說回正事。
尋思著張繡隻有因為這個才會和周瑜一同前去吳郡,袁胤大腦迅速高速運轉起來,思考著如何解救張繡於陰謀詭計。思考了半天,無奈智謀餘額有限,一時半會思考不出來什麼。隻能表麵做一副正常狀,先要求為張繡和周瑜接風洗塵。
這可憋壞了張繡,本來都打算給袁胤解釋一通赴吳郡的理由,或者解釋一下為何一路上毫不隱藏行蹤的異常舉動。
張繡和周瑜接受了丹陽太守袁胤的熱情招待。說是熱情招待,其實也就是幾條河魚,一些雞鴨酒肉。這並不是袁胤故意為之,實在是他這個丹陽太守當得窩囊。
目前丹陽郡的東部北部屬縣,因為在毗鄰孫策勢力中心,在小霸王的虎威之下或在本縣豪強世族的挾持下,對待居於中央地區的太守袁胤基本都是陽奉陰違,甚至有些縣公開與孫策眉來眼去暗通曲目,就等孫策正式開打直接易幟。而丹陽西部南部的屬縣,卻是因為山高林深賊寇叢生,被涇縣大帥祖郞與自稱劉繇任命的丹陽太守太史慈分割了地盤,直接是獨立的狀態。不過還好並不敵對袁胤,而是不斷與孫策勢力衝突。
實際上控製力隻在治所宣城附近的袁胤政令難行,實際威望甚至沒有涇縣祖郞這個山賊的大。這種情況下也是可以理解他的生活水平的。
至於杜老大等人,看到袁胤親自出迎張繡的舉動之後,就很自覺再沒有和張繡同行。尤其是杜老大,自從張繡下馬坡生擒周瑜之後,便再也不對張繡擺著一副丈人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