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多謀卻寡斷,公孫瓚從興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敗守易京,袁紹便已經大致占領了河北四州之地。
其中除了偏遠的遼東之地袁紹鞭長莫及,黑山軍張燕流竄於太行山、張楊控製邊緣的河內河東之地,基本上所有位置重要和富庶的地區袁紹都已經拿到手了。
袁紹也慢慢拉攏起一支龐大的文武集團。武有河北四庭柱文醜顏良高覽張郃外加一正梁麴義,文有田豐沮授審配許攸逢紀郭圖,個頂個都是當時首屈一指的名將賢士。而公孫瓚手下的大將卻大都是籍籍無名之輩,嚴綱單經田楷範方神馬的,謀士更是可憐到和沒有差不多。唯一一個能打能用的就隻是趙雲了,隻可惜子龍哪能看不出來公孫瓚是短命豪傑,早早就借兄長去世返鄉了。
在這種狀況下,曆史上的袁紹把公孫瓚封鎖在易京,居然一直等到建安四年也就是公元199年,才主動出擊消滅了公孫瓚!
一方麵我們不得不承認公孫瓚從屬狼的改成屬烏龜的了,另一方麵也不得不佩服袁紹辦事的效率和耐心。
在喪失鬥誌進取心和隻知道用自私的自保策略這方麵,公孫瓚又和呂布有的一拚。想曆史上呂布困守下邳,陳宮勸他出城立營,和城池互成掎角之勢,呂布卻是因為和妻妾兒女的不舍而猶豫不肯,知道曹操完成了包圍,並放水淹城,呂布終於傻眼了。
公孫瓚比之呂布甚至更勝一籌,窮兵黷武的公孫瓚當政時期,大肆收斂錢糧,全部屯往易京。等到屢戰屢敗戰事不利,立馬放棄了所有城池地盤,躲進易京。
攻城不下的袁紹先嚐試包圍了彈丸之地大小的易京一年多時間,沒等易京裏麵的數萬公孫瓚軍吃完糧食,自家軍隊的糧食卻是消耗到了袁紹的底線。吃得好住得好的公孫瓚軍於是殺出城來,大敗袁紹大將麴義。
這也不難明白,公孫瓚可是把劉虞辛辛苦苦積攢十幾年的糧食加上從幽州民眾劫掠的糧食都搬運來易京了。被包圍了一年,公孫瓚還有好幾百萬斛糧食。這些糧草要是放淮南,那麼所有淮南人民每天都躺床上不事勞作也夠吃一年的!
打退了袁紹,公孫瓚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光複幽州,而是有大興土木,加固加強易京城防,做出了一輩子固守在易京,老死在易京的準備。先是在外圍臨易河挖了十餘重戰壕,又在戰壕構成的防線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
塹壕中央的土丘最高,達十餘丈,也就是二三十米的高度。公孫瓚在這個土丘上麵構築了營壘,營壘上麵還用石塊構築了一棟高樓,自己住在裏麵,用精鐵打造了樓門。斥去左右,令男人七歲以上不得進入,隻與妻妾族人住在裏麵。這棟樓最高處估計至少得有五十米,比洛陽主城樓還要高,人稱易京樓!
看到公孫瓚如此舉動,吃了敗仗的袁紹也是傻眼了。心疼士卒死傷更心疼錢糧的袁大頭決定不打了,你愛怎麼玩怎麼玩,別影響我發展河北的大局就行。
於是易京方圓十幾裏,袁紹再也不派軍進攻了。隻是派輕騎輕兵在外圍封鎖監視。
這一封鎖監視,從建安元年春天,一直到曆史上建安三年冬天。整整三年時間袁紹再也沒有去攻打易京,公孫瓚也沒踏出易京半步。整合了河北之地的袁紹終於做好了南下中原的準備,於是想要和公孫瓚和平談判,免得自己領幾十萬大軍南征,後院被人放火。
敏感的鬥爭主義懷疑主義者公孫瓚同誌當即一口咬定這是一個陰謀,一個誘使他放鬆警惕卻搞偷襲的巨大陰謀!於是直接扔袁紹的使者去易河的冰窟窿,同時增強了易京的守備。
這可惹惱了厚道人袁紹,勞資巴巴的和你談條件,你是真以為勞資不敢跟你打?三年前勞資消耗不起,現在可是訓練出了百萬軍隊,囤糧無數,良將如雨,謀臣如雲,信不信分分鍾滅了你丫的。
好幾年沒走出易京樓的公孫瓚哪裏得知天下大勢,更不知道袁紹悶頭發展的勁頭有多猛,他一直用自己的思維考慮問題。
唔,這世道看樣子沒百八十年一統不了,到那時候勞資早就在這牢不可破的易京樓安詳終老,管你誰當皇帝。
較真起來的袁紹就是一頭巨鯨,易京這塊磐石再硬也隻是塊石頭。因為隻顧自私自保和享樂,公孫瓚在自己部卒中早已人心喪盡。被袁紹包圍了一名部將後,眾將請求公孫瓚派兵救援。公孫瓚卻說我救了這個人簡單,但是以後如果再碰到這種情況,將領隻會想著被救援而不肯死戰,不如不救。
公孫瓚貌似說的有點道理,在之後的戰事裏麵,被包圍的公孫瓚營壘守將果然有很多死戰的。
但是,與死戰的相比,大多數公孫瓚將領知道沒人救援後選擇了投降。
再後來,好幾年不出門不當諸侯當寓公的公孫瓚的智商嚴重退化,連續好幾次中了袁紹的招,被殺的慘不忍睹。最後,沒有足夠兵力的公孫瓚阻擋不住袁紹狂挖地道逐步推進戰術,在絕望中縱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