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曹操身邊隻留下五個人,除了荀攸和曹安民,就隻留下了三個個武技超常且善水的武衛營親兵。
曹操本人就不說了,逃命專業戶,水性那是極好的。
而荀攸的身份雖然是文士,但同大多數出身世家大族的子弟一樣,經受過優良的家族培育。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是每個優秀的士族之人必須要掌握的,除此之外士族之人還要根據家族傳統和自我意願學習一些技藝。
比如,某些世家大族與諸子百家的墨家有些淵源,族中子弟多少會接觸一些墨家思想或技藝。當然,這個時代大多數世家大族都是尊奉儒家傳統的。
荀氏一族世居的地方是潁川,潁川之地得名於潁水,潁川之地之所以富庶也得益於潁水。所幸荀攸在河網密布的家鄉便學會了泅泳。
而至於曹安民,水性在這十餘人中隻能算中等,他能繼續跟在曹操身邊,隻是因為曹操不忍心扔下這個親侄子。
為什麼不忍心呢?卻也不隻是因為曹安民是他曹操的親侄子,很大程度在於曹操在內心是把曹安民當成自己的最親近的心腹來看的!
心腹,與親信看似表達的意思相同,其實兩者卻有很細微的區別。
親信親信,就是親近而又信任的人。曹軍武將中的徐晃樂進李典等人、文臣謀士中的程昱荀攸都可以算成曹操的親信,因為曹操對他們很親近而且相當相信。
但是他們卻絕對算不上曹操的心腹!縱然他們都有自己超常的才能和優秀的品行而使得曹操對他們委以重任,但是兩方卻還存在一層小小的隔膜,使得他們永遠無法達到心腹那一個層次,那隔膜不是別的,就是君臣之間的忠義之道。
直白來說,以上所列舉的文臣武將,跟隨曹操就隻是因為曹操有魅力、有能力、有魄力、有實力、有誌向!如果曹操沒有這些東西,那他們是決計不會跟隨曹操的。
他們的君臣之道就在於此。這些人可以為一個一代奸雄鞍前馬後,卻寧死不會為一個草包飯袋效力。
但是有另外一些人,他們跟隨曹操卻不是因為曹操的雄才偉略,而隻是因為他是曹操。
因為他是曹操,是姓曹的,最關鍵的是他是我的宗族的人,而我又姓曹或者姓夏侯,所以我要跟隨他。
在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的心裏,他們之所以跟隨曹操,更大程度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不可更改的宗族血緣關係。
在這個世家門閥崛起的年代,門第觀念愈發深厚。能夠幫自家族人一把,自然比幫外人出力更好。當然,如果這個族人還有實力和能力的話,那可是極好的。
在這些人眼裏,無論曹操得勢失勢,自己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他們近乎無條件為曹操效命。
而這,就是他們的君臣之道!
兩種不同的君臣之道導致親信與心腹的不同。如果曹操變得昏庸,就算親信如許褚典韋也會對曹操灰心,但是心腹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卻仍然會以曹操為尊。
所有軍政大事曹操都可以交給親信大將去辦,甚至把自己性命交予親信護衛。但是有一些事情,卻是親信永遠不能涉足的,就好比昨夜溜出壽春宮,曹操在一座民宅行的紅燭之事,曹安民可以給他安排一切,但如果是郭嘉荀攸徐晃樂進這些親信呢?
恐怕他們不說安排,根本就是反對的!
心腹心腹,自然負責的是貼心暖腹之事。
……
曹操一行共六人,在城頭哨崗看不到的遠處下了河。先是盡量極少動靜地破開一小塊冰,,容兩人下水便好。再接著每兩個人合抱一塊大石頭進水入水裏,除曹操外每個人都在自己腰上綁了繩子。
下了水,綁繩子的五個人都把自己的繩子綁住了自己所抱的石頭。深吸一口氣,嘴裏咬著細竹竿,便兩人一組潛入水裏。
六人所選的石頭個頭都不小,重量剛好使得兩人在水中能抱住行走。這六人便抱著石頭在河岸附近兩米深左右的冰下或行走或潛泳,朝著東北通河口慢慢接近。
中間若是需要呼吸了,這六人便騰出一隻手,用空心竹子慢慢捅開頭上的薄冰,從小洞口捅出竹口呼吸。
約莫一百多米距離,這六人隻敢換七八次氣。一是因為在寒冷刺骨的冰河水裏身體熱量損耗很快,如果頻繁吸入冷空氣而又呼出熱氣,走五十米就得抽筋凍僵。
二呢,則是因為呼出的熱氣實在太顯眼,城牆上的哨衛不看還好,一看河裏居然有小氣孔往外排白霧,絕對會炸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