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的罪名如下:
一,曾為西涼軍董卓舊部,是董卓禍亂朝綱的爪牙。
二,強占汝南期間,縱容兵士強買甚至搶掠普通百姓酒糧肉供自軍享用。
三,討滅袁術後沒有毀掉僭越宮室,還曾寄養原袁術宮女嬪妃,後來甚至收納袁術宮嬪供自己玩樂!
四,包庇袁術謀逆的從犯紀靈張勳等人,威脅朝廷赦免袁術子嗣袁耀、近親袁胤等人。
五,包庇朝廷欽定的反臣呂布等人,發兵許昌,造成朝廷錢糧極大的損失。
六,主政淮南濫殺無辜,上百家世家大族無辜被抄家滅門,被沒收財產全族貶為庶民流放發配的家族更是不計其數!
這其中的第一條張繡是有口難言,張繡身為董卓舊部是不可更改的事實。雖然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但始終是沒有辦法做出有力的反駁。因為董卓的名聲實在太臭了。
至於第二條和第三條,就實在是雞蛋裏挑骨頭了。
張繡雖然當時明令按照平價收購糧食酒肉,但實在避免不了軍隊裏不出一兩個欺上瞞下的兵痞。
而沒有毀掉袁術宮室,實在是張繡覺得這些數年建造而成的宮宇,一朝被毀實在是浪費民脂民膏。
而至於那些宮女嬪妃,張繡確實挑選了一些身世清白的宮嬪進入自己府邸供自己使用。但有沒有享樂,張繡自己說沒有,但是誰信?
第四五條就實在是曹操翻臉不認人的舉措了。前些時候用得著你,這些我都能容忍。但我曹操什麼人,你讓我一天不爽,我總有一天讓你不爽!
最後一條,張繡就實在沒話說了,證據確鑿,而且還有逃到許昌告禦狀的一些被削世族子弟做人證。張繡既然狠不下心坐視百姓自生自滅,就得承受不被世人理解認可的這種後果。既然狠不下心對那些世家大族趕盡殺絕,就得承受一些漏網之魚的反噬。
曹操的檄文發到淮南的的當天,張繡召集麾下情緒低落的文武議事。眾人自知情勢危急,各自建言獻策。以楊弘為首的避戰派主張放棄汝陰,堅守城高尺深的壽春。以袁渙閻象為首的主戰派要求屯兵蘄陽,在汝陰和曹軍決一死戰!
真正的謀主賈詡倒是沒有獻策,張繡也不能事事問賈詡怎麼做,最終采用了袁渙的主戰戰略。
一方麵通知汝陰駐軍劉辟龔都部堅壁清野,鞏固蘄陽城防。
另一方麵點張先、雷敘、雷薄、陳蘭這些統兵將領本部士卒共計十萬,帶上三員大將張遼、紀靈、高順,五員健將魏續、曹性、李豐、裴元紹、周倉,加自己直屬的兩萬士卒,共計十二萬軍隊。以賈詡和附議主戰派的陳宮為謀士,而袁渙和許汜王楷在後軍協調糧草事宜,兵發汝陰。
同時留任張勳為壽春守備,宋憲侯成為副將,楊弘為軍師,統領剩下的士卒守備壽春。
另外兩個袁術降將陸勉和橋蕤,卻是早被張繡留守在廬江,統兵三萬防備日益坐大的江東孫策。
調度完畢,張繡擺了一個略微寒磣的出師宴,沒美酒沒好肉,隻有一些還算豐盛的家常便飯。
席上眾人也各是心事沉沉,氣氛壓抑。張繡也是心裏煩躁,一口一杯悶酒,當然也顧不得在看席上眾人什麼樣子。
好歹那些武將倒是沒文臣謀士們那麼死憋著,特別是裴元紹周倉這些人。該拿清酒劃拳的劃拳,該喝酒的大口的喝,該說葷段子的一個接一個,完全沒把曹操的大舉進攻當回事。
出身不同,地位不同,心態自然不同。裴元紹這些人都是草莽出身,加入張繡軍也都是作為幹將而不是主將使用。自然不考慮仗怎麼打,隻管做好自己的本職,聽從命令便是。
也許是第一次覺得自己這些五大三粗草莽部將這麼可愛,竟然暖了場,有幾個文士比如陳宮蔣幹,居然也跟著和裴元紹等人猜酒行令起來。張繡也是心頭一股暖流經過,煩躁多少緩解一些。也不喝悶酒了,悄然起身退出了廳堂,走進了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