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勸降(2 / 2)

武家,畢竟是外戚,與楊耀是沾親帶故。在這個微妙的關頭,楊耀若是血洗了武家,對將來的統戰工作非常的不利。反正都是全家火葬場的結局,誰還投降,拚死血戰一了百了。

楊耀隻處死武三思一人,赦免了他的家人,也是向裴炎、李賢陣營的叛軍一個明確的暗示。隻要願意向皇帝認罪伏法的,罪隻及本人,不及家人。誰家有人在跟著李賢、裴炎鬼混的,隻要將其本人押送來交給皇帝,全家人無罪!

武三思是別無選擇,死了他一人,保全兒子,家眷,已是最好的結局,忙連連點頭,“是,是,聖上,臣願伏法,替聖上前去招降!”

楊耀從龍案上取來了一紙供狀,令王德交給了武三思,“供狀朕都替你寫好了,你照著念就行了。”

含嘉倉城的城門前

武三思在城門下朗聲宣讀著太後,還有武家子弟如何鏟除異己,拉幫結派,禍亂朝綱;武三思、武懿宗在關中如何的倒行逆施,弑君謀反。

城牆上的武承嗣嚇得是麵如死色。

武三思的援軍已是太後唯一翻盤的希望。

如今武三思本人也被皇帝押到了城門前,大張旗鼓的招供罪行,武家最後的希望也徹底的破滅。

換句話,武家所有的勢力都被連根拔起。下之爭,隻在皇帝、李賢、裴炎之中展開,無論皇帝和李賢、裴炎孰勝孰敗,與武家再無關係。

駐守在城牆上的禁軍更是麵麵相覷,一片鴉雀無聲。

他們之所以還死守含嘉倉城,無非是指望著太後的援軍,或許咬一咬牙撐過去,將來還能飛黃騰達。如果太後的援軍都沒了,他們死守含嘉倉城,就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鬥,誰還願意去賣命?

武三思宣讀完勸降的詔書,王德安排的宦人送上了一杯鴆酒,遞到了他的手中。

死期臨近,武三思顫巍巍的接過了鴆酒,雙眼緊閉,回想著之前的一幕幕,忍不住的淚流滿麵啊!

如果當初不調戲上官婉兒,如果當初在關中不謀反,如果一早就投靠皇帝,會不會結局有所不同?!

可惜,世上的路或許有千萬條,但如今的他隻有一條路,就是死路!能體麵的死,痛快的死,已是皇帝最大的恩賜。

武三思跪在地上,舉起酒杯,將鴆酒一飲而盡!

武承嗣看了這一幕,嚇得是肝膽俱裂。再加上城牆上的禁軍,一個個全都不懷好意的望著他,看他的眼神不像是指揮禁軍的統領,而是一堆金銀珠寶,一條晉升之路。

軍心已變,武承嗣不敢再在城牆上久留,帶著幾個親信急匆匆去向太後求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