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敗亡(1 / 2)

正當武三思自信滿滿,懷著成祖成宗的憧憬,率水師艦隊沿著洛水往洛陽皇城挺進時。未曾想,艦隊剛剛過了偃師的港口,隻行出二十裏,便有探子來報,前方的水路被突然出現的五座浮橋堵了。

在武三思的記憶中,從洛陽城出征的時候,洛水上沒有什麼浮橋哇?眼下突然多出了五座浮橋,完全打亂了武三思的行軍計劃。

既然浮橋堵了前進的水路,運兵的大戰艦隻能在原地逗留,必須等清障過後,才能繼續前行。

武三思立刻下令軍士前去斬斷浮橋,開出一條水上通路。前方戰艦的軍士突然又匆匆來報,前方的五座浮橋已被沿河的軍士斬斷。甚至,搭建浮橋的船隻還沾滿了火油,放火一燒,熊熊大火衝而起。

武三思聽了是渾身發顫,要知道洛水河道從洛陽城出來往偃師,直達濟水的一段水路,是順流啊!

換句話,在前方斬斷燃燒的浮橋會順著洛水的河流,往武三思一行艦隊順流飄來,沿途的艦隊會被殃及魚池。

而且窄的河段不比長江那種大江大河,還可以轉向躲避。這麼上百艘火船漂流而來,艦隊根本是避無可避。

正在武三思手足無措之時,前方的緊急軍情不斷傳來。

當先三艘戰艦已被焚燒,火光衝,戰艦上的軍士紛紛跳水,燒死者、淹死者不計其數。

前方的整個洛水河道早已是一片火海,被焚燒的火船,木板不斷順流而下,吞噬著這一支戰艦、運兵船混雜的艦隊。

再不上岸,必然損失慘重!

李盡忠、孫萬榮在後方的契丹船隊早就不等前方什麼軍令,直接下令棄船登岸,以免被火勢波及。契丹軍逃上了岸,武三思也隻能下令登岸休整,與契丹軍在伊洛平原彙合。

武三思清點了傷亡,艦隊的戰艦幾乎是全軍覆沒。但所幸的是兵馬損失並不大,傷亡約有兩、三千,算是的絆了一跤,無傷大局。

既然主力尚存,武三思當然沒有死心,率著這一支兵馬便選擇沿著陸路,繼續往洛陽城進發。

隻要踏進了洛陽城,殺了昏君,就能成祖成宗哇!

兵馬行進了半日,在遠方的大平原上突然出現了一支軍隊擋在了通往洛陽城的伊洛平原上,密密麻麻的軍隊至少有兩萬人以上。

單單兩萬兵馬,還不足以令武三思心驚膽顫。但,眼前這一支,是兩萬純騎兵的鐵騎!

大唐雖然軍力強大,但要湊足一支兩萬的鐵騎,也絕非易事。因為單單是供養這麼強大的騎兵部隊,也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當年李靖滅亡東突厥,隻用了九千騎兵;薛仁貴出征吐蕃的大非川之戰,高宗皇帝傾盡全力也隻給薛仁貴湊足了兩萬精銳騎兵。

洛陽城內,怎麼可能有一支數量如此龐大的騎兵?

李盡忠、孫萬榮見了這個陣勢,也是嚇得瞠目結舌。

契丹乃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隨行出征帶了八千騎兵也是捉衿見肘,餘下的全是步兵。眼前的這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遠遠超出了他們對這一次謀反難度的估計。若是純野戰的話,單憑眼下這一支強大的大唐鐵騎,足以縱橫遼東,所向披靡。

何況,雙方的對峙地點是在一馬平川的伊洛平原,完全有利於騎兵衝擊的地形環境。在這種大平原,就是騎兵的堂,步兵的地獄。

勝負,已不言而喻!

武三思、李盡忠、孫萬榮等人根本想不到,這支強大的大唐鐵騎乃是楊耀花了五百萬緡的巨資打造的精銳騎兵,幾乎花了楊耀家底的一半,可是咬緊牙關,傾其所有了。更是大唐西北軍區,最精銳的一支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