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黑色星期五的瘋狂(1 / 2)

感恩節是美國人民非常重視的節日,在外工作的孩子也大多會在這天趕回家跟父母親人團聚,一起吃火雞大餐。而感恩節後的黑色星期五,更是全美人們的采購的狂潮。

我起初對黑色星期五表示不理解,黑色不是一貫指代邪惡、冷酷,怎麼會跟這麼喜慶的節日扯上關係。經大衛解釋才知道,很久之前商家傳統的記賬方式是用紅筆表示財政赤字,用黑筆表示盈餘,因為感恩節之後的這個周五,大家都會瘋狂購物,商家們都會賺翻,這天都能用黑筆記賬,故稱作黑色星期五。

在感恩節前的好幾天,各大商家就開始通過各種渠道發放打折信息,像?bestbuy,沃爾瑪這樣的大店,通常還會有?early?bird?(早起的鳥兒)特別折扣,通常會放出一兩台比如10塊錢電腦、一塊錢相機這樣的大折扣吸引顧客。

雖然這些大店一般都是早上四點、六點、或者九點不等開門,但常常是感恩節當天下午就開始有人排隊。簡單一點的帶著折疊椅,裹著大的羽絨外套拿著保溫杯,奢華一點的全家出動,帶著帳篷睡袋外加小桌椅,完全是一副野外露營的裝備。

排在前麵的幾個當然是奔著大?deal?(折扣)去的,因為大家都不是很清楚真正擺放的位置,所以隊伍最前麵的幾個都有可能搶到。排在隊伍後麵的,也基本都是奔著自己看中的一些大家電去的。當然也有少數完全是去湊熱鬧的,比如斯蒂夫這樣的富二代,還有喬伊這樣對價格不敏感型的,對搶?deal?這種事情完全不感興趣,不過朋友們都去了,也會跟大家湊在一起去玩遊戲。

等到商店一開門,大家就如同鬼子進村一般湧進去,健壯敏捷的打頭陣,熟悉行情的在後麵大聲叫嚷著指揮,剛才還寂靜的商店裏瞬間人聲鼎沸。有計劃周詳的人,在這家找到想要的東西以後,立馬心無旁騖地趕在人潮前去結賬,然後迅速轉移,驅車趕赴下一家店排隊。

史蒂芬曾經笑稱:“感恩節搶?deal,其實數學中最優化理論的完美應用。必須有取舍,必須計算好各商家之間的距離和早上的開店時間,必須根據自己的隊列中的位置,計算搶到自己想要東西的概率,並隨時調整戰略。”

我則笑話他們:“看來美國人民的數學也沒有傳說中的差嘛!”

當然大多數人都沒有史蒂芬這樣的好覺悟,一般都是瞄準一家店,選中自己想要買的一樣東西,如果時間剩餘的話,再去備選的另一家店逛逛。像大衛和史蒂芬這樣超級會過日子的,一般從幾個星期前就開始收集各家的傳單,製定周密的“黑色星期五計劃”。

我從來都是個懶人,在休城的兩個感恩節都跟朋友們聚在一起吃飯、唱K、打牌,頂多到點了去網上搶搶電子產品的?deal,今年卻因為一幫小朋友的揣兜也去湊了次熱鬧。

說是小朋友,真的都是大二大三的孩子。我們公寓隔壁的大學跟國內某大學有合作的“2+2計劃”,是那種在國內讀兩年、在美國大學讀兩年,然後拿兩邊學校畢業證的交流項目。其中幾個學生租住在我公寓的附近,因為同是中國人,自然就認識了。

之前跟他們一起玩過幾次,反正就是聚餐、打牌、三國殺這樣的遊戲。也曾經教一兩個人學過開車,因為我技術實在不佳而國內剛來的小孩子又太大膽,最後覺得還是不要拿彼此的人身安全開玩笑而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