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部劇應該是我們大家一起追劇的巔峰時期,有段時間連一直寡言的菲利貝和不愛看電視的斯蒂夫也加入了我們的劇情討論行列。常常看見一群七八個人湊在一起,興高采烈地談論著,偶爾還會有人到中間比劃兩下,重現劇中的場景,引來旁邊的人一陣大笑。
另一個挺多人一起追過的劇是?《My?name?is?Earl》,中國好像沒有播,直譯的話叫《我的名字叫厄爾》。講的是一個從小幹過很多壞事的年輕人,有一天中了十萬美金的彩票,但在慶祝的時候被車撞了,然後彩票也丟了。躺在病床上的他開始思考,為什麼每次有一點點好事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壞事總是接踵而至。然後他意識到是自己之前壞事做得太多了,所以“報應”總是如影隨形。
於是他就列了一個清單,試圖去彌補從前的過失。但在彌補這些過失的時候才發現,之前的東西已經產生了更多的連鎖反應,所以他需要遠遠超出自己想象的努力來完成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隻是想做一個更好的人。我的名字叫厄爾!”每集開篇的自述都以這個結尾。
這也其實是一個結合搞笑、諷刺、和美式幽默於一體的電視,不過由於劇中人物穿著過於土氣,而且言語也常常比較粗俗,和赫一直沒有加入我們的追劇行列。
還有一個比較多人看的就是《Glee》,中國叫《歡樂合唱團》,講的是一個男老師帶領一個高中合唱團的故事,歌舞表演都有點歌劇的味道。
我、如赫、貝克嬸嬸、史蒂芬比較愛看,喬伊表示唱歌表演太多,有點乏味,大衛直接表示每次看著都能在歌聲中睡個好覺,而且高中生的戀情太幼稚了。
此外,比如《Gossip?Girls》(《緋聞女孩》)隻有我跟如赫在看,不過後來我兩也被裏麵混亂的人物關係弄暈了,直言現代小青年們的愛情觀價值觀實在接受不了而放棄。
還有一部《Two?and?a?half?man》(《兩個半男人》),大衛和喬伊都很愛看,我看過一季,沒有特別的興趣,如赫表示男主不夠帥,不看,於是也沒用引起廣泛的反響。
其餘像《權利的遊戲》這些當紅的劇,我們很多人家裏的有線沒有買那麼多頻道,所以常常是在事後在網上看。雖然那個劇看的人多,大家一起討論的也不多。
不過也有一些大家沒有一起看過,但對我們影響比較深遠的電視,比如《老友記》,大部分都看過而且看過不止一遍,裏麵很多劇情都非常熟悉。史蒂芬表示自己太年輕沒看過這部老劇,也被我們一夥人打回去一兩個月內補習完了。
比如喬伊經常模仿《老友記》裏麵的喬伊看到美女打招呼的樣子,歪著嘴,揚揚下巴油嘴滑舌地說:“How?you?doing?”(你好嗎?)
比如到了感恩節或者誰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們也會提議要此人像?Monica?那樣把頭伸進火雞肚子裏謝罪。
比如有時在電梯裏遇到人體味比較重的人,到了“安全的地帶”後又人就會不懷好意地唱Phoebe的?《Smelly?Cat》(《臭貓》)。
當然也有一些非主流的,比如我和喬伊都很喜歡看《海綿寶寶》,常常被大家鄙視太幼稚。不過有時聚會當我們強烈要求要看的時候,大家也會一起看得哈大笑。
動畫片類的大家都比較能接受的就是《辛普森的一家》,當然大衛他們也會看一些成人動畫片,因為太血腥、太暴力、太多少兒不宜內容讓我一直沒辦法跟他們步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