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二節 殿後(2 / 2)

不過令西部軍團無奈的是,這種極其針對騎兵的強大殺器對製造材料的要求極高,因此造價昂貴,不能大量裝備部隊。此次北伐之前,西部軍團也是砸下了血本才造出兩千餘把此類硬弩,用以裝備陳長廷所部,因此可以說陳長廷所部五千人已是西部軍團最後底牌。

另外還有一種床弩,外形似臥床,實際是一把加大版的硬弩,不過因為弓弦力量強勁,每次能同時發射十餘支半丈長的巨型弩箭。

麵對數倍於己的蠻族騎兵,陳長廷部嚴陣以待,沒有絲毫弱勢方的異樣。就在蠻族騎兵軍團距連環陣還在四十丈開外之時,連環陣中一輪齊射,數百支弩箭如雨般迎麵射向那二萬蠻族烏合之眾。

不少蠻族老兵一邊驅馬疾馳,一邊忍不住要心頭不屑的鄙視大夏國指揮官一番。兩軍相距還有四十餘丈,遠遠沒有達到弓弩的射程範圍,這不是鬧著玩嗎?

數久經沙場的蠻族騎兵們沒有理會撲麵而來的箭雨,也就是極少數剛上戰場的年輕菜鳥下意識的舉起騎兵盾防禦。

西部軍團精銳中的精銳個個箭不虛發,一陣箭雨過後,一陣陣血霧噴射而出,數百名蠻族騎兵幾乎同時中箭。有少數舉盾防禦的菜鳥即使僥幸用騎兵盾擋住了弩箭,也因為那硬弩太過霸道的力度,連人帶盾一起倒飛出去。

這一陣弩箭破空而過,打頭的六百多蠻族騎兵立時墜地。

這個時候,蠻族騎兵們才意識到敵人手中的武器似乎非同尋常,正打算舉盾防禦,第二波箭雨又至,又有六百多蠻族騎兵應聲落馬。當第三波箭雨緊隨而至,這些生長於馬背的精悍戰士,都已紛紛舉起了手中的騎兵盾。

即便有騎兵盾的保護,還是有六百多人落馬,其中一部分人是因為坐騎被射中,倒黴的滾倒在地,另一部分人則是因為西部軍團的硬弩力量實在是太大,被連人帶盾的射落馬下。

二萬騎兵同時衝鋒,此時落馬,不論受傷與否,都難逃萬馬踩踏之災,因此隻是一個連射,二萬蠻族騎兵就損失了一千多人。

馬背上生長的民族,騎兵戰力確實彪悍,在如此意外的損失千餘人後,兩萬蠻族騎兵也隻是因為震驚於對手硬弩的超遠射程,而出現稍稍騷動,便立即恢複了整齊的衝鋒隊形。

蠻族騎兵又衝鋒了約十丈遠,當頭又是一陣連續不斷的箭雨。依舊如前,盡管他們高高舉起了騎兵盾,還是有千餘人應聲滾落馬下。

一般的弩兩次射擊相隔時間,完全可以容快馬跑出至少二十丈開外,也就是說從騎兵進入弩的射程範圍內開始,直到兩軍短兵相接,弩兵最多能射擊兩次。可現在這夏國人的弩不單有超遠射程,而且其裝填速度居然比一般弩要快上一半。此時,兩軍相距至少還有二十丈遠,那就意味著夏國人的弩兵完全有機會再射出兩波箭雨。

饒是彪悍如草原上的蠻族騎兵,在如此強大且極速的箭雨威脅下,也不禁開始有些慌亂起來。不過因為有蠻族將軍在後督戰,蠻族騎兵們還能勉強壓抑心頭恐慌,盡量保持住衝鋒隊形。

眼看著離陳長廷布下的連環陣隻剩下十餘丈的距離,一陣如蝗般箭雨再次驟然而至,又有千餘蠻族騎兵墜馬殞命。

麵對大夏國軍隊射程超遠、力道奇大的硬弩,以及箭無虛發的神技,以高超戰鬥素質著稱於世的蠻族騎兵軍團竟出現了軍心浮動的跡象,不僅衝鋒的速度漸漸降下來,就連衝鋒陣型都在督戰部隊無力的嗬斥下,逐漸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