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神山,位於青城山諸座宮宇大殿之中,如眾星拱辰,處青城山靈氣仙機最為濃鬱磅礴的中樞位置,乃是青城山來龍之主脈。
唐細鳳與張神通二人尾隨著武截真人的隨身弟子一路穿閣繞殿,分花度柳,複道回廊,重樓疊室,均軒敞華麗,高深精美。走了大約有兩三裏地時,才見一片祥雲纏護,霞彩蒸騰,紫煙籠罩的旖旎山色,目光一清時,才發現是一座直如筆筒,下豐上銳,清奇崔嵬的劍神山。
唐細鳳與張神通一路走來,見那劍神山瑞靄千重,神芒耀世,山身之上,有一個個似被百丈巨劍雕琢出的古拙篆字,暗透光澤。風煙聚處,隱隱有大道天機蟄伏,這種感覺道不清道不明,可是卻在心頭越來越明顯的感受到。
劍神山位居中央,四外是密密麻麻的青城派弟子,個個神色恭謹,目光緊緊盯著眼前的劍身上。唐細鳳與張神通走至武截真人身畔立定,晨參一番,即道:“真人,這劍神山似乎並非尋常之山,隱隱有天機藏顯,宛若上古之時就已存在世間,藏拙透雅,非大識之士,不能看穿其中堂奧。”
武截真人含笑撚須道:“誠如唐施主所言。此山並非一般,而是上古之時大禹治水時所遺的一根神鐵,內蘊靈機,自成大道,故此透著神光煜煜,大具不凡之意。”
“大禹治水所遺神鐵,看來是件不可多得的寶物。”張神通眼光火熱,早已不掩心中貪欲,說話時就差口中流涎了。
武截真人道:“每歲青城派弟子在修煉了本門內功心法,築成道基後,都有機會在劍神山中尋覓到一柄長劍。當然也有道基不穩,神識落塵的弟子無法獲得神鐵認可,推遲覓劍至來歲。”
這時,有一執事弟子走上前來,拱手作禮,神色謙和,稟道:“啟稟武截真人,三百名弟子均已準備妥帖,靜候令諭。”
武截真人一點頭,袍袖一拂,自袖底飛出一道清氣,將劍神山周圍的雲霧煙氣都驅散開去,露出廬山真麵目。劍神山深入青城山底,露在地麵上的僅僅是十分之一,不過卻也有百丈之高,周身是一個個拳大的孔竅,絲絲縷縷的湧出些靈氣來,神光外宣。
那三百名青城派弟子身著新服,麵色凝重緊張,紛紛走上前來,圍著劍神山圍成一圈,內心是朝聖一般的心情。
武截真人道:“開始罷。”那名執事弟子得令後,即張口朗聲宣道:“覓劍大典正式開始,諸位弟子,務必小心劍神山所吐劍丸,必以天奇手接住,否則有劍丸再被劍神山收回,前功盡棄。”
三百名青城山弟子眾聲道:“然。”嗣後,紛紛手抬一掌,以所煉內力自指尖逼出一滴本命精血來,停浮在掌心上處。三百滴本命精血悠悠浮現時,劍神山倏然一震,連整座青城山都為之搖晃不休。劍神山神光大起,自那萬千孔竅中逐一亮起一道道銀光如豆,明閃幾度。
三百名青城派弟子手掌上懸浮的本命精血好似受到無形之中一股力量的吸引牽扯,沿著劍神山開始走動起來,似乎是在對應著某處。那些弟子麵上是誠惶誠恐的神色,不知一年苦煉下來,能不能在劍神山上覓到一把自己中意的劍來。
淡霧複又繚繞,但依稀可見人影幢幢,空中響起一陣雜遝紛繁的腳步聲,宛若萬蠶食桑,彙成繁響。圍繞在劍神山外,並未預典的青城派弟子也都個個緊張兮兮,小心的看著,聽著,人聲寂寂,可聞蟲鳴鳥語,清溪靜流之聲,好似就在心頭。
終於,沉寂良久之後,響起一道驚喜之聲:“找到了,找到劍竅了。”跟著就見氤氤氳氳的霧氣裏,一點血紅被緩緩吸入劍竅之內,那名弟子立時跑至三丈開外的距離,暗運內功,手中掐著一訣,靜相等候。
本命精血飛入劍神山其中一處劍竅之後,劍神山暗暗一震,嗣後山中隱隱響起一記清鳴,跟著一道疾光如電,自吸入精血的劍竅內平衝出。那名弟子早就在彼候著,以天奇手一抓,登時在手,著目一觀,是一拳頭大小的劍丸,晶晶亮亮,暗透神澤。
那名弟子早知劍丸如何運用,立以神識入探,繼而馭主,那劍丸立似受火熔開,化成一團銀白色液體,似波而漾。緊接著,那名弟子神識一定,那團液體立時緩緩而展,朝一端延伸開去,凝成一把三尺來長,鋒利異常的長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