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左敦聖(筆名左頓),安徽廬江人,從戎20餘載,怒江州作協會員、瀘水市作協會員,小說、散文、詩歌等作品散見於報刊雜誌,2014年6月出版文學集《大山裏的兵》。左手持槍右手拿筆的左頓,堅信美國有個巴頓,英國有個牛頓,中國能否有個左頓??????
有這樣一群兵,他們駐守雲嶺雄關,長年累月生活在“看天一條縫、看地一條溝”的深山峽穀中,他們進行的“戰術”訓練,不是越野跑,也不是過障礙,而是因地製宜,衝山頂,搶高地,掌控“製高點”,然後揮舞著被汗水洇濕的綠軍裝,盡情享受勝利的喜悅。
一番“拚搏”,“井底之蛙”終於可以站在群山之巔,放眼連綿的雲山霧海,品味“一攬眾山小”的豪情,隻恨自己不是畫家,不能把與“巍峨、雄偉、青山綠水、雲山霧海、江山如此多嬌”有關的美景一一繪出,讓無緣領略峽穀美景的人欣賞“山水怒江”;又恨自己不是詩仙詩聖,用最美的詩句讚美峽穀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還有那些默默駐紮在大山裏的“最可愛的人”。在普通的兵們眼裏,所有這一切美景,隻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他們把這塊地盤當作叢林戰、遊擊戰的主戰場,誓死捍衛著這方淨土,讓邊疆繁榮穩定,讓人民安居樂業!
遠離燈紅酒綠的日子,兵們的娛樂方式簡單而特別。山裏的小路都是由連綿的台階構築而成的,兵們就喜歡在這些台階上衝來衝去,一方麵是為了加強體能,增強“國防”體質,另一方麵則在來來回回中尋到了快樂。由於山裏的公路多半是“螺旋式”上升,因此,抄小路往往比車輛跑得還要快,於是兵們就向汽車發出挑戰,力求用事實證明“汽車沒有人跑得快”的“雲南十九怪”。累了,就地休息片刻,然後繼續爬,不達終點絕不罷休。
訓練之餘,山裏的兵總喜歡用那雙戰術訓練時瞄準“敵人”的眼睛搜索大山裏的“山珍野味”——橄欖果、菌子、蕨菜、魚腥草、竹葉菜、變色龍、野兔等。總之,不“繳獲”一些“戰利品”,歸隊時便大有“無顏見江東父老”之感,這又是山裏兵的樂趣所在。
山裏的兵出早操時,總喜歡對著沉睡的大山呐喊,那回音在深山峽穀中久久回蕩,那聲音真可謂“地動山搖”、“響徹雲霄”,與晨鳥的歡唱交織在一起,共同彙成一場大型的“交響曲”!看看這青山綠水、崇山峻嶺、雲山霧海,再聽聽這鳥語花香、泉水叮咚,兵們禁不住感慨:和平年代,峽穀深處,能與自然和諧相處,不知是幾輩子前修來的福份!
為了祖國領土完整,山裏的兵定期不定期地巡邏界碑(樁)和國界線。走在人馬驛道上,那隨處可見的大大小小的瀑布,對遊客來說是“無限風光在險峰”,但卻時常讓巡邏的兵們感到“走投無路”,那些瀑布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那銀白色的巨大的“布”不時有美麗的“彩虹”陪伴,此情此景,引發多少少男少女的情懷,又讓多少旅客感慨。那轟隆隆的水聲就像臨戰的鼓點,催人奮進,給“無路可走”的兵們極大的震撼力、感召力和吸引力,於是繼續加快前進步伐,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聖神使命。累了渴了,兵們就靠近瀑布盡情享受“天然空調”的涼爽,喝著“清又純”的“邊疆泉水”,積累能量,然後趟過“彩虹橋”,快速到達國界線。這是兵們軍旅生涯中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
山裏的兵雖無福消受都市燈紅酒綠的繁華生活,但卻享受著都市人無法企及的“采菊東籬下”的詩意生活,這是大自然對兵們的恩賜,也是祖國對鎮守雲嶺雄關的兵們最高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