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依不忍心冷場,笑道:“我們這裏的風景除了寧靜、環境汙染外,其實沒有多少旅遊開價值。我們這裏的人世代都是漁民,不過現在除了出海打漁,我們也搞海產養值。”她指著遠處隱隱約約的船屋,“那些就是養殖箱,我家也有,等會我帶你們去看看。”
她們正聊著,漁船上有人抬頭,看到了她們,“咦,那不是依嗎?依你回來了!”一個中年婦女扯開喉嚨喊道,白依趕緊向她揮手,“是的,三嬸,在補魚網呢?”
“哎呀,依真是你啊,昨你媽還跟我念叨你中秋節都沒回家呢!”三嬸放下手中的活,下船向她們走來。經她剛才一嗓子,本來還寧靜的漁村,突然就熱鬧起來。
“依回來了?”這家走出一個老太。
“依剛到啊?”那家走出一個大叔。
“依姐回來啦……”草叢裏鑽出一張掛著鼻涕的臉蛋。
……
白依一邊進村一邊回應,那些與她打招呼的人沒有立即離開,而是緊跟在她身後,一路走來,身邊的人越聚越多,男女老少都有,年輕的男子接過馬義手中的行禮,女的圍著白依噓寒問暖,那股熱情勁,仿佛白依是他們親閨女似的。
白依看似也很受用這種感覺,她一邊與她們拉家常,一邊將自己的朋友介紹給鄉親們認識,熱情的村民們又紛紛問候路雲她們。到白依家的時候,除了出海打漁的,全村的人幾乎都來了,客廳裏坐不下,他們就坐到門口,甚至大部分人都是站著。現場氣氛喜慶熱烈,現場除了沒有掛紅綢條幅,沒有記者全程跟蹤,沒有攝像機追拍,那場麵,甚至堪比某些單位歡迎領導蒞臨指導工作的場麵。
當然農家有農家的歡樂,他們是親人之間的歡聚,不需要記者捧場,也不需要攝像機助威。
“依,沒想到你那麼受歡迎,好象電影明星似的。”米莉莉聲。她聲音雖然,但還是讓旁邊的三嬸聽到了,她笑道:“那些明星雖然出名,但是與我們沒有半點關係,所以我們從不追星,依是我們村第一個大學生,更是我們全鎮唯一一個出國留學的大學生,她是我們真正的明星!是我們村所有孩子的榜樣!”
三嬸再看了一眼米莉莉,問道:“姑娘,你叫莉莉是吧?看你也象一個大學生,你哪個大學畢業的?也是剛出國留學回來吧?”
學肄業學曆的女流氓,被純樸的農村大嬸當作大學生,饒是米莉莉臉皮再厚,也會不好意思啦。她看得出來,這裏的人比較喜歡讀書人,所以她如果實話實吧,她擔心他們瞧不起自己;如果撒謊吧,麵對三嬸灼灼的目光,她又沒有把握圓謊。
幸好她有急智,她果斷不接三嬸的話,而是叉開話題,“嗯……三嬸啊……那個……你們一能打多少魚啊?”
三嬸愣了一下,然後本能地回答:“不一定了,打漁既要看季節、氣,也要靠運氣,有時可以打一兩千斤,有時候隻能打到一點啦,所以還是讀書好,讀書讀成功了,上了大學,就能找到穩定工作,工作穩定,收入自然就好,你看依,她是我們漁村第一個大學生,還出國留了學,現在都在大城市裏工作,不用風裏來雨裏去,出海打魚,吃苦受累。”
三嬸一臉羨慕的樣子。
“三嬸啊,你得有道理啊,現在是信息時代,沒文化會奧特啊!”米莉莉眼看繞不開話題,隻好硬著頭皮應付。不過嘴裏雖然著大道理,心裏卻不以為然,心白依是在城裏工作不假,可是到火星上去,也隻是一個打工妹而已,而姐我學未畢業,卻是一個貨真價實,連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資產的老板,所以讀書利害有毛用,書讀得好的人,都是給人打工的命!
三嬸隻是普通村婦,沒有讀心術,哪能了解米莉莉內心真實想法。她仿佛找到了知音,拉著米莉莉的手,“你們城裏人果然有眼光,能跟上時代潮流,不象我們鄉下人,一到晚隻知道管三餐飽,不思進取,讀書不用功,剛初中畢業就著急出去打工,掙幾個辛苦錢就以為自己人生成功了,我這些人就是不知高地厚,沒出息!”
“這叫鼠目寸光,沒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米莉莉搜腸刮肚去搜索詞彙,努力讓自己顯得有文化的樣子。
“哎呀,妹紙你的話太合我心意了!”三嬸亮開嗓門,拍著米莉莉的手臂,“有時間你到我家坐坐去,給我家那子這些大道理,讓他知道讀書有多重要,咱不希望他象依一樣,上名牌大學,出國留學,就是上一個普通大學,學點文化,這輩子不用受苦受累,比什麼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