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現代,雜項也被加入到文玩的範疇之中,像玉、竹、木、紫砂、水晶等材質製作出來的小物件,都可以稱之為文玩,
古玩的主旨是收藏,一般都是常年擺著看的,而文玩則是常年在手上把玩的,把玩的時間一長,就會產生包漿,如玉一般滋潤瑩厚,細膩綿軟,價值也是不菲,葉洋手上的小葉紫檀手串,就是屬於典型文玩的一種……..
葉洋在山下,打了一輛出租車,讓司機往市裏麵趕,剛下車,葉洋就七拐八拐的拐到了一家老巷子裏麵。
現在洛陽正進行改建,像這樣的老巷子很少。要不是這幾年旅遊業的發展,這些巷子 估計都要被拆了重建,葉洋扭扭拐拐,走進了一家看上去頗為破舊的小店裏麵。
店黑黝黝的,大門乃是用洛陽這邊的老榆木做成的,這種木結實耐用,浸了水以後,就算是拿著刀子砍,也砍不動。
葉洋走進小屋之中,沒多久就有一人走了過來,這人穿著黑色的大襖,上麵還飛著幾片棉絮,身材高大,他一見葉洋到了就趕緊,讓葉洋坐下,用手將窗戶和門一關,說道:“洋哥,我說的就是這東西,你看。”
說罷,青年從棉襖裏拿出了一塊拇指頭大小的玉石,這塊玉石通體潔白軟膩,在燈光下,泛著一股盈盈的黃光,在黃白色的玉石中,有著一縷縷血色的紋痕,看上去像是在玉裏麵沁著一樣,顏色豔麗而瑰美。
葉洋將玉拿到手裏仔細盤摸,玉上麵還有一些不幹淨的泥,看上去好像是從地裏剛出來不久,仔細感受了一番後,葉洋道:“這玉是從那兒挖的?”
他頗有些忌諱的指了指北方。
冬天挖墓,野外空曠無人,而且天冷,各種礦物和泥土也不容易發揮,容易探墓,往往是挖墓的最好時節。
那青年鄭重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應該是從那裏麵弄得。”
葉洋一愣,手一顫抖,差點將這塊價值不菲的血玉掉在地上:“你活夠了,這玩意兒也敢收?”
葉洋指的地方,叫做邙山,在老洛陽人中頗有禁忌。這邙山乃是秦嶺的支脈,裏麵葬著數不清的帝王將相。’生在蘇杭,葬在北邙‘,更是一句流傳在中國甚久諺語。傳說中,在北邙山上,一個凸起,說不定就是古代的帝王將相。
不過葉洋一直搞不明白,那些帝唯我獨尊慣了的帝王王,為什麼喜歡擠在一起埋到這裏麵。
而在2002年,在北邙山上更是出現了鬼哭的聲音,事後,科教頻道還來探索過,而葉洋更是對這樣事情,感到驚懼。
葉洋的老家就住在北邙山的山腳下,2002年那時候他已經不小了,那晚他記得很清楚,整個北邙山上一種怪異的嘶吼聲,叫了一夜,而且最讓他感到不可思議的卻是自己家中,竟然有一個從爺爺那兒傳下來的書籍。
書上詳細的記載了,這幾年從北邙山的被盜出的文物追蹤,不管是倒鬥的人,還是買家,都離奇死亡。不是做生意賠得傾家蕩產,跳河自盡,就是得了怪病離奇離世。
“洋哥!你別愣啊,先看看這個東西,是真是假。”
青年倒上了一壺茶,葉洋抿了一口,仔細的打量著手中的血玉,好像還是沒有回過神來。
“潘子,你這東西我看不出來,抱歉了。”葉洋說出一句話,猛地站起,將血玉放在了青年手中。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於玉有一種特別的嗜好,養玉玩玉之風不絕,曆朝曆代都有,而民間更是流傳著養玉的說法,
倒鬥的人從墓葬中挖出好玉,先不賣,找個十幾歲的女童或者男童,佩戴數年,讓人身上的體溫,給予葬玉養分,,讓玉從身上的土門(毛孔),吐出陰氣,晦氣,才能交易出去。
要不然就會對賣者買者,都造成極大的危害。
而血玉更是稀奇,古人把玉器縫進奴隸的血肉,然後用煉丹的高溫丹油,從奴隸口中灌進去,最後將奴隸活埋,奴隸在地底悶死,身上的屍血因為丹油的緣故,長期不散,人血浸染入玉體,就會把玉沁出血紅色。
有的則是在人落葬的時候,把作為銜玉的玉器,強行塞入人口,若人剛死,一口氣咽下玉的時候,玉便會隨氣落入咽喉久置千年,死血透漬,血絲直達玉心,便會形成華麗的血玉。這種東西往往落在屍體的咽喉之下,價值不菲。
“洋哥,別走啊,對了還有一件事情沒有對你說。” 就在葉洋推開門,踏開步子的一刹那,青年又傳來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