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美國落魄的馬小斌,受到了大禹集團在美國的豐泰環球貿易公司的熱情邀請,這個飛機天才被成功引進到了大禹集團。
當初,在組建這個美國豐泰環球貿易公司時,宮大禹就給了常駐美國的公司副總趙翔一個特殊的任務。
那就是大力實施人才引進計劃,重點是在美國的留學生、唐僑唐裔。隻要他們熱愛祖國,學有所長,願意為唐龍國的振興騰飛貢獻力量,大禹集團都要給他們的發展提供各種便利。
因為有著這些向往藍天的唐龍學者和專家的加盟,又有宮大禹從德國高薪召回來的幾位航空專家、國內知名大學挖來的優秀大學生,加上阿裏巴巴機提供的詳盡設計資料,還有地球星上采購的大量精密元件和特殊材料,龍軍的飛機研究工作進展非常順利。
僅僅兩個月時間不到,這個軍事基地就把最原始的雙翼帆布皮木製飛機弄上了天。
開頭容易發展難。
從第一架上天的雙翼帆布皮木製飛機,到今天就要試飛的這架單翼、金屬蒙皮、采用新式大馬力發動機飛機研製的成功,這期間經曆了太多的困難。幾乎每一位藍天研究所的學者們、空軍基地的將士們,都能如數家珍一樣地說出自己曾經遇到的那些困難。
別的不說,光摔飛機都摔了好幾次。幸好是低空試飛,加之安全措施到位。每一次失敗都是有驚無險,並沒有出現人員傷亡。
這期間,宮大禹親自參與了發動機製造和飛機設計工作。對於每一架飛機的試飛,他幾乎有著刻骨銘心的感覺。太不容易了,簡直是難如登天。如果要在大禹集團的現有科學研究實用化過程中找三次最難的經曆,那麼一定是:飛機製造,電子製造,精密製造。
很多人都羨慕宮大禹位居大禹集團和龍軍的權力巔峰,還擔任著清遠行署的專員兼警備司令部司令。如果你認為宮大禹隻是高高在上、指手畫腳就可以把所有問題迎刃而解,那你可就大錯而特錯了。
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個看似來無影、去無蹤的龍軍最高指揮官每天都在忙些什麼。除了政務和軍務方麵的重要事務,除了必要地在兩個星球之間穿來穿去,這半年多時間裏,宮大禹把絕大多數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飛機的研究生產上。
他經常穿著工人衣服深入科研第一線,通宵加班。解決某項關鍵問題,提點技術人員,教導剛畢業的潛力型學生,和研究人員一起摸爬滾打,一起吃喝拉撒,這些簡直是家常便飯。這一切,花掉了宮大禹的大部分時間。
原因很簡單!飛機的製造對於大禹集團來說,完全是從零開始,困難實在是太多太多。
如果宮大禹不采取非常手段,在重大科技攻關上親力親為,再憑著阿裏巴巴機強大的科技谘詢能力解決掉一個個技術難題。
如果不是宮大禹以最快的速度,從地球星上采購傳輸過來必要的材料和精密的元器件。那麼要想讓飛機飛上藍天,沒有個三五年的漫長過程,是根本不可能的。
正因為有宮大禹的率先垂範、親自參與,他身上那種獨特的科研魄力感染了所有人。不但是身為唐龍人的員工們瘋了,就連那些外國學者都一個個瘋狂地加班加夜。
幾乎每一個唐龍國和外國學者都有這樣的經曆:通宵達旦,徹夜不歸,餓了吃冷飯,渴了喝白開水,就為了將一個個技術難題攻克。然後在慶祝的時候,一邊數著自己獲得的獎金,一邊和宮大禹一起喝得爛醉。
此時,在偌大軍事基地的跑道上,正靜靜矗立著一架新式飛機。
這款被宮大禹命名為隼-1的戰鬥機,設計思路參考了地球星上1925年才出現的德國梅塞施密特BF-109戰鬥機。雖然隼—1戰鬥機各項數據,離這種二戰名機還有一定差距,但在如今的地球星二號上,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機型了。
隼-1戰鬥機,翼展達到8.62米,機長8.27米,機高2.3米,空重2330千克,最大速度390千米/時,升限8000米,航程500千米。武器裝備有一門30mm機炮和兩挺專門為之研製的12.7mm大口徑航空機槍。
隼-1戰鬥機的試飛,意味著大禹集團在飛機設計製造的步伐上,並沒有被西方人拉得太遠。
遠遠望著那雄鷹一樣的戰鬥機,黎元坤的眼睛都禁不住濕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