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4章、普通農民的信仰(1 / 2)

整個工地的地麵已經被挖開,大大小小十來個深坑足足有一人多深。這兒正在澆築未來致遠大學綜合樓的地基。工地上,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奔波忙碌著。夯實地基、捆綁鋼筋、澆灌水泥,再壓上堅硬無比的大條石。

“當當當……”

“一、二。一、二……”

一隊隊抬石頭的工人將大條石從馬車上挑下來,再抬到地基坑裏。這些條石經過專業石匠的修整打磨後,再整齊地碼在一起。

整個工地,錘頭榔頭的聲音,混雜著工人們喊號子的吆喝聲,顯得忙碌無比而又井然有序。

一個皮膚比較細白的年輕人穿著耐磨的褂子,戴著一頂草帽,和幾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正抬著一塊兩百多斤的大長條石朝地基走去。

沉重的條石,壓得四個人都說不出來話,隻能“噗嗤噗嗤”喘粗氣。直到在地基裏放下條石後,大家才長喘幾口氣後開始了交談。

“這石頭可真沉。幾位老哥都是哪裏人啊?”年輕人主動問道。

“都是隔壁村兒的。小夥子,看你細皮嫩肉的,不會是學校學生來打短工的吧?”另三個農民樣的中年人一邊走,一邊和年輕人聊道。

在大禹集團的技工學校,那些家庭條件特貧困的學生,除了可以得到學校提供的免費三餐外,還可以到個工廠或建設工地參加力所能及的勤工儉學。勤工儉學所得,除了改善自己的學習生活條件外,大多都交到家裏補貼家用。

所以在石泉村的各個地方,都可以見到這些年紀不大、卻幹勁十足的青年學生。

在如今的石泉村及附近幾個村寨,隻要你有體力、有技術、有頭腦,踏實肯幹,你是絕不會在餓肚子的。運氣好點的,兩三年下來,就可以成為一個豐衣足食、小有節餘飛小康之家了。

哪裏還像幾年前,一個個餓得麵黃肌瘦,一家家窮得揭不開鍋。

“嗬嗬,算是吧。”年輕人撩起肩膀上的麻布,擦了下汗,模棱兩可地笑著答道。

“這石頭可不算沉,去年修你們技工學校的時候,那石頭才真叫沉。那時候,人手少,這樣的石頭,兩個人抬。現在好些了,四個人抬,跑得快不說,也輕一些。”一個稍顯蒼老的農民說道。

“這麼累,那時候你們為什麼還願意做呢?這抬石頭可不是一般的體力活啊!”年輕人吃驚地問道。

“累?小夥子你就不懂了,早些年,扛一根的木頭去鎮上賣,比這條石輕不了多少。那才叫慘呢,跑幾趟,還不夠這裏一天的工錢。”

另外一個農民撈起褲腰帶上的小水壺,灌了一口,爽快地吧嗒了一下嘴。“老農民棒子,有的是力氣,就是沒地方賺錢。宮老板發善心,既出錢建學校,還管工錢。照我說,孩子們有學上,即使白幹我也來抗石頭。”

“呃?為什麼啊?”年輕人笑了笑,打破砂鍋問到底。

“可不?小夥子,別說你。就是我家那小犢子,也算是祖上積德,遇到了宮老板這樣的大善人,才有學上,有飯吃。多好的小學校啊,老子小時候想上學,別說這附近,就是鎮上都沒有一所學校,隻有一個破爛學堂。”一個五大三粗的農民爽朗地揮舞著手說道。

“每次他放假回家,我就讓小畜生給老子先跪下,彙報一下在學校有沒有聽老師話,有沒有好好上課。如果沒有,老子不抽死他,準罰他跪一晚上。幾十輩子了,祖祖輩輩就沒遇到過這樣的好機會,沒遇到過這樣的好心大老板。”

“是啊,大道理小道理,我們這些窮巴子們懂啥?還不就是得了誰的好,就記著誰唄。這方圓十幾二十裏,老老少少,誰敢說宮老板一個不好,老子第一個提扁擔抽他。”

年輕人笑了笑。他聽得出,這些農民的話,雖然簡單樸實,但都是打心眼裏的大實話。並沒有誰在那兒裝腔作勢講大道理。

“我年輕,隻是打點短工,賺點零花錢。不知道幾位老哥的工錢,夠家用嗎?”

“夠,怎麼不夠?除去買油鹽買衣服火柴,一個月還能落下不少呢。少了孩子一張口,又有工錢,還有便宜的火柴、衣服、鹽巴買。這日子,這輩子可是做夢都沒想到過。”一個農民感慨道。

幾個人合力,抬起一塊小了一些的石頭。

“學生娃,你在學校,有沒有聽說什麼其他消息呀?我聽說咋們這塊兒好像是建什麼、什麼大學?也不知道我家那小犢子有沒有機會上呢。”一個農民忽然向年輕人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