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顧忌著兒子的感受,就算如今王府複辟,重新恢複了以前的榮光,沐正峰最終也並沒有給柴側妃那一紙結切書,但待她之心已是大不如前,且府中又多了幾名美婢侍候左右,日子反而過得瀟灑自在了許多。
柴側妃看在眼裏,心裏隻能暗恨,根本不敢哭鬧耍潑,那一紙切結書如今還存放在宗廟祠堂裏,沐正峰警告過她,若有一點不合規矩,或是惹怒了她,立馬卷鋪蓋走人,回她的蜀地娘家去。
不得已,過了大半輩子的舒坦日子,人到中年,柴側妃卻又過起了那種妻妾爭寵,競相算計的日子,可憐她已經人老珠黃,那大把的青春妹紙,她是拍馬也趕不上了!
沐親王府裏最倒黴的便算是沐子榮了,一妻一妾俱已不在,還留下個嗷嗷待哺的嬰孩,但沐親王世子的身份卻又讓他重新躍上了京城黃金單身漢排行榜的前幾名,趕著想將女兒嫁進王府的那可是數不勝數。
隻是經曆過這些變故,沐子榮心性沉穩了許多,一心撲在公事上,對男女****反倒看淡了許多,也許心中那個最想得到的人再也不可能為自己所有,其他的人在他眼裏也就沒什麼不同了。
而對於自己的母親,雖然沐子榮也不讚成柴側妃當日的舉動,但子不言母過,他也不好過多置喙,能避則避,除了來看看毅哥兒,也不太與她親近了。
在鄭家遭難之後,鄭芳宜還沒趕著再嫁出去便已經淪為了官婢,在教司坊裏舞樂弄歌,過著淒慘窘迫的日子。
鄭芳宜也曾經給沐子榮寫過信,請他念在過往夫妻的情分上,救她脫離苦海,但這信還沒能傳到正主眼前便給柴側妃截下了,倆人素來不對盤,柴側妃自己都過得不好,哪能讓她如意?
所以,不管鄭芳宜使了什麼手段,再傳上多少封信,永遠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在淒慘與絕望中度過了她的下半生。
王妃反而是看淡了一切,對沐正峰的挽回與懇求沒有絲毫動心,倒是看著兒子媳婦生活平樂,她也沒有了牽掛,從此長居廟庵,隻與清燈古佛為伴,了此一生。
錦韻做上了逍遙王府的當年主母,上沒有刁鑽惱人的婆婆,下沒有小妾姨娘煩心,日子過得別提有多自在了。
年節時,錦堂回京述職,顧氏與碧嬈帶著孩子一同前往,隻顧清鵬夫妻呆在梁城,暫時不能歸京。
對於這個素昧蒙麵的侄兒,錦韻倒是喜歡得緊,雖然不能到梁城去,但有什麼新奇古怪的小玩意也不忘讓人給捎去,如今看到這個白胖小子,圓不隆冬,就像個糯米團子似的,別提有多可愛了。
捏著那白嫩嫩的小手,錦韻就在想,是不是自己也該生個孩子找點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