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回不去的故鄉從大學開始(1 / 2)

2006年,當李同背著行李屁顛顛的去被大學上得時候,他怎麼也不會意識到,故鄉就成了一道回不去的風景。他不想說故鄉怎樣,隻是單純的覺得這一年20歲,在之後的9年裏一直到2015年與當時2006年他所想的未來基本沒有一樣的地方。

李同的大學不是很高端,就在他高考之後報誌願的時候壓根就不知道985和211是什麼東西,這就是李同那時候的層次。他看著錄取通知書上的專業“物流管理(國際貨運代理方向)”有點沾沾自喜。在社會上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但凡很普通的東西隻要加上後綴括號就立馬變得專業起來,譬如:搬磚(固定資產轉移方向)。另外,很土鱉的東西隻要加上國際就立馬高大上了,“屁”如:搬磚(國際標準尺寸固定資產轉移)。

看到這個專業之後,腦海中展現的一片波瀾壯闊的海洋和在海麵穩穩航行的貨輪以及在高大落地窗前,端著一杯咖啡眼望城市的我。李同猶還記得等自己學會了做國際大買賣,就要貨通天下。現在來看,他的夢想是實現了,貨已經通了天下,不過是別人替他實現的,這個“別人”又叫快遞小哥。世界是我們的,世界是你們的,就算世界是韓國人的,但最後世界肯定是快遞小哥的。

經過我國最大規模的軍事訓練,向美帝展示了“中華兒女多奇誌,不愛紅妝愛武裝”的堅實群眾基礎。李同終於步入大學生活,其實在他身邊的同學們剛到學校說過的最多一句話就是:“這特麼也叫大學?”當時李同以為隻有自己的學校這樣,後來才知道,其實每個學校的新生都會說,“這特麼也叫大學。”不過李同的好朋友雞仔說得不同於他人,他經常說,“這特麼也叫學校”。

“這特麼也叫大學”和“這特麼也叫學校”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最起碼“這特麼也叫大學”本身立足於它還是個學校,而“這特麼也叫學校”立足於還是不是學校就兩說了。不過雞仔說話總會帶一句後綴,他時常補充性說道,“這特麼也叫學校,這分明是度假村嘛。”直到現在,雞仔因為說話的關係也沒什麼朋友,不過雞仔確實不說謊,因為在那個“度假村”他確實度了四年的假。

每個班級的成立總要有一個班長,選班長那天,有個孫姓的學長一直在我們班級講台上嘮嘮叨叨。之後李同才知道這個學長確實不同,他每天的勵誌方式跟傳銷一樣,不過人家後來確實做了大買賣,要知道這也是一種勁頭。

當時李同和班級後來的團支書剛剛洗完澡,穿著拖鞋去開得班會。“孫長老”後來跟他倆說,讓他倆一個做班長一個做團支書有一點原因是這倆二B確實讓他眼前一亮。

大部分大學都那麼一回事,談談戀愛、上上課、逃逃學、包包夜、打打球、吹吹牛B。女生大部分還是像火車一樣“逛吃、逛吃”和“談談戀愛”的男生“談談戀愛”。李同的班級比較平均,最開始是10個男生,10個女生,最開始班級裏一直在說這叫十全十美。後來又轉來了1名女生,再後來一直期盼再來一個男生,那就是“11。11”,集體光棍算了。不過那名作死的男生直到畢業了還沒出現,現實情況變成了女生就11人,可以看成女生1+1=2都有主了。男生10人,1+0=1。基本班上的女生都“談談戀愛”,男生屬於看著女生“談談戀愛”。有人問過為啥你們班級不自己內部消化,你看看你們隔壁專業,一個班級就三個女生。後來李同和兄弟們想了想,始終找不到問題所在。不過他們這幾條光棍在學校最出名的就是行動驚人的一致,上網也好吃飯也好,基本都是10人。

被大學上的時候,李同第一次在網吧包夜,期間一直在玩一個叫《三國無雙3》的遊戲,砍了一晚上的小兵。早晨的時候,弟兄們都在談論昨晚網吧打群架的事情,他絲毫不知道情況。可能確實太專注了,因為在遊戲裏李同也在打群架來著。李同不愛網遊有一下幾個原因:1、沒有劇情。好吧,確實有劇情,不過絕大部分人玩會看劇情嘛。2、一點點刷怪升級確實讓他感覺無聊透頂。3、他手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