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旭全然忘記了別人的存在,全神貫注地屏息凝視著鋪在桌上的空白稿紙,隨後拿起毛筆一揮而就。
紙張與指尖的溫度仿佛融在一起了,隨著手中的毛筆在橘色暖光中嬉戲。
陳文旭抿著嘴,眉眼裏盡是認真。
仿佛這一刻,他的一切就在這草書上,由淺入深,細膩勾畫,此刻的他靈魂就仿佛置身在一場盛大的嘉年華中。
“懷素家住長沙,自幼敬事佛祖,念經參禪之餘暇,特別喜好書法。但苦於未能看到前人的奇作佳跡,感到所見甚淺,深以為憾。
遂擔箱拄杖,西遊京師,拜見當代名士,綜合探討書法之事。在這裏能時時見到散佚難見的經典之作。由此而心胸豁然,疑惑頓失。我的書作雖拙劣不堪,但士大夫並未見怪。
顏刑部顏真卿同為書家,其筆法練達,精於鑒賞,在墨跡文後題詞稱許。
……
章草書體興起於漢代,杜度、崔瑗二人以書寫絕妙著稱;到了張芝張伯英,更獨攬其美。
從晉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以下,為唐代虞世南、陸柬之相繼承,筆法要訣口傳手授,以至於傳到吳郡張旭這裏。……
真卿早年常交往遊學相處,屢屢得到激勵,教以筆法。不過我稟性不佳,又為事務羈絆,未能認真學習,終至無成!
……”
陳文旭草書的體裁幾乎是通篇字字相連、一筆而成的。
雖然字與字間偶有不連接處,但上下筆意貫串,首尾呼應相顧,而血脈相通,有一種筆墨飛舞、龍驤豹變、一氣嗬成的氣勢。
在運筆過程中,每一個字的屹立部位,都似乎險象叢生,卻又妙在能險中扣穩,使字形沒有歪斜軟倒之嫌,而有玲瓏飛動之姿。
觀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誇,筆跡流水行雲。
李銓和顧凡心圍觀著,眼裏全是驚歎。
“陳文旭同學,請問一下你是如何寫出來這麼好的字的?是不是有什麼妙決?能給我們大家分享一下嗎?”李銓把話筒對準了陳文旭,采訪起他來。
陳文旭大大方方的接過去話筒,說起來自己的經曆。
原來上學期在學校的課上,有堂課是才藝表演。
同學們都摩拳擦掌,顯得異常活躍。老師說:“現在有請同學們表演才藝。”
話音剛落,就有兩個同學衝上台跳起了拉丁舞,優美的舞姿,令我十分羨慕。
接下來好多同學都上去表演了自己拿手的節目。我一直沒有什麼特長,就沒有上去獻醜。
沒想到,突然有人讓我上去表演節目。
我隻好漲紅了臉一個勁地推脫。幸好,同學們沒跟我較真,才讓我逃過一劫。
打那時起,我就暗暗發誓,是鍛煉自己綜合能力的時候了,因為,我始終忘不了那次課上的尷尬情景。
後來我就努力練習毛筆字,可是一開始我根本就拿不好毛筆,寫出來的字像是蚯蚓一樣歪歪扭扭,讓我非常氣餒。
爸爸看到了就說有誌者事竟成!隻要你下定決心去做,你一定會成功的!
後來我聽了爸爸的話,沉住氣靜下心來認真練習,筆都磨禿頭幾根!手上也磨出來了厚厚的繭子!有誌者事竟成,說的真是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