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餓虎軍,這一夜,張榮與趙明問著同樣的問題。
趙明萬萬沒想到躊躇滿誌、熱血沸騰地往西而來,準備轟轟烈烈與女真人會戰一場的自己,竟然人還沒到隴西便得到了這樣的噩耗。
張榮啊張榮,如此急於證明自己,你何苦來哉?
天下之大,我武王府隻得區區一州,茫茫征途還少得了你證明自己的機會嗎?
眼下的局勢就算是小學生扳手指也能算得清,沒有足夠的兵力出狄道救餓虎軍。
關鍵時刻還是國傅範增給出了一條路。
“大王,或可向遼國蕭綽借兵。”
不錯,狄道以北便是金城,那裏有遼國大將耶律斜軫的十萬兵馬,若能說動耶律斜軫出兵,餓虎軍可保無憂。
可自己堂堂武王能這麼做嗎?
大燕武王這個名號對於趙明來說,是榮耀,是底蘊,也是枷鎖。
拋開這個不談,請遼國出兵絕對是一條行之有效的策略,事後,可以將整個西邊草原許給蕭綽,不,甚至是將西域劃給遼國也無不可。先聯遼攻金,再以遼國為盾牌阻止正在西域茁壯成長的劉邦。
這牽扯到大戰略了,若此事可成,西方三大勢力蕭綽、完顏阿骨打、劉邦開戰,至少十年之內可保西方無憂。
隻是,那個睿智得令自己頗為忌憚的女人蕭綽,會上套嗎?
眼見趙明麵露難色,身邊的賈充一拱手拜道:“大王,出戰之前家叔曾言,此戰或有不順,屆時,若大王猶豫是否聯遼,家叔交待了幾句話,不知大王可願…”
賈詡嗎?
“說。”
“其一,大王出身名門,如今更身為武王,聯遼之事或有猶豫。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即便是武王也不是天生便與異族不兩立,大王心在社稷,當包羅萬象。聯遼之事,隻要不是聯遼迫害百姓,顛覆朝廷,便不會觸及天下英雄,世間百姓對武王的認知底線。對異族,大王缺的便是一點點勇氣,接納他們的勇氣。西涼蕭綽,且不論她是否有野心,此人在西涼所作所為皆是為百姓著想,如此作為之人,大王何苦對她百般抵觸?”
百般抵觸?確實,對於這位大遼蕭太後,自己會下意識地將她視為敵人。蕭綽此人,不論她今日做什麼,將來必反,這是毫無疑問的。
不過似乎自己真的錯了,就因為自己的認知中蕭綽是敵人,故而,潛移默化的,將蕭綽的一切作為視為威脅。蕭綽在西涼一直尋求的是融合,契丹人漢化,或者漢人契丹化。自己應當提防的是蕭綽的野心而不是這條融合之道。
趙明笑了笑:對啊,自己來的那個時代可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時代。隻因為自己那點淺薄的曆史知識,隻因為自己身為武王,隻因為自己曾經崇拜民族英雄便將異族下意識視為敵人,不可取,大錯特錯。
賈詡說得沒錯,自己缺乏勇氣,接納異族的勇氣。
因為異族的首領是蕭綽、是完顏阿骨打、是鐵木真自己便不敢接納他們嗎?
還是格局不夠啊,賈文和啊賈文和,你又一次說對了,既然心在社稷,便要包羅萬象。隻要站得夠高,將契丹人、蒙古人、女真人都視為華夏子民,那麼,聯遼與同蜀中結盟有什麼區別?反王楊堅自己都能接受,如何接受不了主動向大燕稱臣的蕭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