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了學長學姐給的第一個任務,那就是代表學校和其他組織學幹去市中心參觀博覽會,當時的我無比激動,還接到學長方傑的校徽,拿著它,仿佛肩負著神聖的使命感似的,那天早上,天剛蒙蒙亮,全體就帶著校徽啟程了,是一次潔淨心靈之旅。接著,作為藝術團學幹,我積極的參加了紅軍路演,去了學校人多的地方,那是第一次穿上紅軍隊服,體驗到了國民時期那些參加紅軍的人是多麼無比光榮的。再接著就是我校合唱團的事情,部長接到校團委的盛情邀約,於是就安排我們去表演合唱,身穿青花瓷的長裙,至今都能回憶起殿堂裏婉轉悠揚的歌聲。
中秋佳節時,我們下寢收集同學們多餘的月餅,以誌願者的身份去看望留守老人,傾聽他們的聲音,幫他們做家務,對了,還有一件特好玩的事情,那就是輪滑,自從加入了輪滑社,風裏來,雨裏去,那個時候就想看看自己有多大的韌性。那時候的我,好像總是有用不完的熱情,每一張合影的背後都顯得那麼有意義。
課餘的時候,參加了一些比較感興趣的辯論賽,或者是各種挑戰杯。
活動伊始,第九屆京津a、g兩大高校經濟與道德發展主題辯論賽決賽暨頒獎儀式在g大舉辦,以市場經濟是否有利於道德發展為辯題。正反雙方簡潔的自我介紹後,此次辯論賽正式拉開帷幕。辯論賽分為立論、駁論、攻辯、小結、自由辯、結辯這幾個環節,g大出場代表為四位優秀辯手,都是經過層層篩選晉級決賽的辯手,分別來自財院大學三年級辯手朱語、外院大學三年級辯手徐許、化院大學二年級辯手胡永、以及商學院一年級辯手春楓。
正反雙方舉行了一場唇槍舌戰,如同針尖對麥芒。
a大代表正方觀點:市場經濟有利於道德發展。
g大代表反方觀點:市場經濟不利於道德發展。
辯論開始了,八位辯手們信心滿懷地手捧一大疊資料,整齊的坐在規定的座位上。
正方一辯:從根本上講,這是由市場經濟本質決定的,無論從其產生來看,還是從其發展來看,市場經濟都和互通有無的社會需要相聯係,它本是互惠互利的信用經濟,越是高度發展的自由市場經濟,對參與經濟活動者的道德要求就越高,就越強烈的要求參與者信守承諾。
正方二辯:市場經濟使道德交往的範圍擴大,更廣泛的交流有利於建立普適的道德體係和準則,就好比農夫山泉每瓶水為奧運捐一分錢,肯德基免費為兒童提供遊樂設施等等舉動都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可見,市場經濟鼓勵了企業經濟道德,辯證完畢。
這時,正方說明了市場經濟的有利的論據,可謂是天衣無縫,無可挑剔,反方也不甘示弱,兩方各持己見,不相上下。
反方二辯:可是當前市場經濟將國外的經濟和文化全部吸收了,包括違背道德的經濟文化,其中就有拜金主義的價值觀,魯迅說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市場經濟卻違背了這一點,市場經濟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本質卻與道德發生相違背,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正方二辯:我想談一下觀念,反方剛才認為市場經濟和道德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什麼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很簡單,就是兩者相衝突,那麼改革開放三十年,你是說我們的道德是一直在下降?
這時全場頓時張目結舌,正方辯論明顯略勝一籌,正當周圍同學們絞盡腦汁時,一位辯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滔滔不絕的陳述起來,反方過來半響才醒過神來。
反方四辯:我認為正方答辯問的很好,很顯然,我們的道德肯定不是在下降,不然社會上就不會有各種福利,可是對方卻以偏概全,我方的觀點是拜金主義的價值觀違背了道德的經濟文化,這的確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而不是市場經濟與道德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眾所周知,市場經濟重在效率,動力就是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或許有些人認為市場經濟會把人們引向惟利是圖,但本質卻是,市場經濟的作用在降低交易費用,這也是不可否認的,而道德是從公眾利益出發點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之邦,如今的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下,早已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如果沒有道德,或者不重視道德的發展,這和土匪、強盜的說法不就是五十步笑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