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剩下的人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留在了華夏大地,結果現在占據了道教的祖庭。
按照一直傳下來的規定,這些人如果想要加冕為天師的話,那麼就要攜帶天師劍和掌門印信在祖庭舉行加冕儀式。
也就是說想要選出下一任天師,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台灣嗣漢天師府想要選出天師,必須要在龍虎山舉行儀式,龍虎山肯定是不歡迎的。
而龍虎山想要做天師,也需要有天師劍和掌門印信,所以也一直沒有天師出世。
這就是為什麼,天師至傳到了六十三代,而六十四代和六十五代,會有這麼多人不承認了。
這之間除了政治因素和當時的戰爭因素之外,最大的因素就是這個了,因為成為天師的必備條件已經消失了,所以說加下來的自稱為天師的人都不是天師,這個絕對是有據可查的。
這或許冥冥之中也預示著什麼,預示著比如說兩岸之間一日不統一,那麼天師的這個位置就一天無法抉擇出來。
也就是說這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宗教之間自己解決,還是要國家出麵去解決,而這一天也不久了,相信很快就會來到。
秦昊聽完阿梅的講述也是感慨萬千,實在是想不到,台灣的嗣漢天師府還有這種傳說,或者說不是傳說,因為這個是真是存在的,應該說是曆史才對。
其實能夠有這樣的曆史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台灣一直以華夏文化而正統而自居,當年的衍聖公也跟著光頭一起來到了台灣。
也就是說,當時的兩個千年世家的人全部都跟著光頭過去了。
但是這些千年世家絕對會吧雞蛋全部放到一個籃子裏麵,都是分來下注,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民國時候的宋家了。
不但在國民政府有高官,而且在我黨建國之後更是直接有一個副主席。
這就直接說明了這些大家族的生存智慧,因為對於這些人來說,其實王朝都是短暫的,隻有自己家族的延續才是永恒的。
也就是說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就會分開下注,然後到最後不管是誰笑道最後,都會有自己的湯喝。
這就是這些人的生存智慧,也是這些人一直堅守的東西,所以才會過去這麼多年這些家族一直都存在。
但是也從另外一個方麵說出了這些家族的軟弱性,當年滿清入關的時候,身為漢室正統的孔家竟然就這麼投降了,這直接讓當時的很多儒生精神崩潰,也就是說當時的孔家應不是明末讀書人心中的孔家了。
但是沒有用的,這個時候的孔家也早就不是跟你最開始的孔家一樣了,現在的孔家隻是想要延續自己,一點家國思想都沒有。
也就是說,這些人心中沒有國家,隻有自己,也難怪在建國之後,會有這那麼多的人對孔家不滿意。
其實這也不是在建國之後才有的現象,很多人都把這筆賬算到了我黨的頭上,但是我黨實在是冤枉。
早在民國的時候其實就有這個口號提出來了,當時得國民普遍資信程度低,認為自己不如外國人是因為製度上不如人,所以換了很多的製度,基本上從清末到建國期間,這期間華夏大地上麵幾乎試遍了當時世界上的所有製度,所有的目標也就隻有一個,那就是救亡圖存。
但是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