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虞滄海並沒有急的心理,他在用精神力‘呼吸’之時,盡力保持沒有思想的狀態。心靈,精神力要和靈氣融為一體。直到日落,直到天黑,直到月上中天。終於,一絲靈力聽到呼喚跳出了本來的軌道,被虞滄海‘捕捉’到了。
靈力隻有一絲,在虞滄海的感知裏幾乎小的看不見,但卻重如泰山。那裏麵蘊含的力量就跟核彈一樣,一點點就能帶來毀天滅地的力量。虞滄海的精神負擔不起,他放棄了大部分靈力,隻保留了一點點。然後他用精神力將靈氣運入丹田,立刻就感覺到肚子裏好像裝下了一頭牛,不堪重負要爆開一樣。
虞滄海趕緊收斂心神,快步走到亭子中央。他將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足尖向外。兩眼向前平視,卻神光內斂,沒有注意任何目標,這是視而不見,神不外馳的意思。他胯部放鬆,臀部如坐,脊部挺拔,下頜微收,挺頸,頭頂上提,小腹鬆圓。雙手虛抱胸前,意為環抱天地。
這是練力法的架子,這也是現在武生練筋,增長氣血力量的唯一的法門。傳說古時的易筋境,武生們都是通過奔跑,舉重,拉韌帶,練肌肉,泡藥水,練習各種動作,汲取特定的食物來練習全身各處。但是效果並不明顯,而且不是大富之家,根本負擔不起學武的消耗。
後來經過無數人長時間的實踐摸索,特別是戰國時期的宗派,理論,無數秘訣的融合,練力法誕生了。數百年來,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是通過練力法來入門。因為他是最強大,最完善,也是最簡單的法門。
練力法並不是簡單站立,虞滄海回想著眾多皇家供奉們教授的經驗。時刻調整著身體細微的動作,意念,呼吸,冥想。
“練力要放鬆。放鬆後經絡氣血才可以達到自然暢通,各種舒適感才能產生,體質才可以加強,形體愈鬆,血液循環愈暢,氣力增長愈快。但並不是絕對的鬆,而是鬆中有緊,緊中有鬆。”
“練力時要形鬆意緊,精神專一,意念連續不斷,卻並不是精神緊張。練功要靜,本身好象大冶烘爐一樣,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盡在我的陶冶中。”
“入靜之法,‘細聽微雨聲’,觀想耳中聽到綿綿細雨淅淅瀝瀝,不疾不徐,聲音越聽越遠,雨聲越來越小,而始終在耳邊。精神活潑潑地,神光內瑩,猶如明月清潭,塵埃不入。”
“對外界的一切事物,均抱著‘萬物靜觀皆自得’,不受幹擾,心情喜悅,怡然自得。呼吸要聽其自然,因呼吸本是本能,一有嬌揉造作,反而違反了生理的自然,有害無益。”
“令憑心意用工夫,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因為形終究是受意支配的,所以姿勢固然重要,但隻有形式而無意念,有如隻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髓。假借無窮意,精神渾圓真。”
虞滄海運轉練力法,立刻就感到身體和精神放鬆了下來,身體越發的柔軟,如同嬰兒。精神飽滿,氣息充足,力量越發的強大,能清晰的感到體質增長。然後他體內的靈氣被分解成無數小的不可計的光點融合到全身各處,每一塊肌肉,血管,細胞,被身體貪婪的吸收著。
這一刻,虞滄海感到無盡的喜悅,他身體的壯大帶動精神的壯大。他的心中充滿了圓潤,滿足,舒適,幽靜,安寧,感動。他就站在廳裏中央,抱著練力法的架子進入了最深沉的睡眠。
練武,就是如此。越練越舒服,調養身心,強大體質,增長壽命。這是武道最初的本意。隻是後麵變了樣子,戰國以後,都以殺戮為第一。正邪不論。
所以虞滄海對《太始天元冊》被稱為天下第三,越發的理解。許多人不求回報,嘔心瀝血,不計門戶共同增補醫道功法,是一份情懷,是為天地立心,使天下武者不忘武道初心本意。
當黎明過去,朝陽升起。虞滄海也從入靜中醒來,大大伸了個懶腰。
“以我現在的狀態,即便每天隻能吸收一點靈力,也相當於寶命全形丹的百分之一。一夜練功,我增長了八十斤的力量,現在力量有兩百斤。這樣算來,這個月就可以突破到第二境!”
“吸收靈氣後,一天練功抵我平時七天的成果,而且這個速度會越來越快。還不用吃食物,那樣會增加身體雜質。真是大哉,善哉。”虞滄海感受身體中的力量,盤算一番,眼睛越發的明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