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年間,列強入侵,群魔亂舞,災禍連年。神州大地,風雨飄搖。唯西北邊陲,三鳳縣城,別有洞天:經濟繁榮,治安穩定,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三鳳縣原為三國之蜀國劉關張娶妻之地,故長久以來有“小三國”之稱,三鳳縣,亦因此而得名。三鳳縣地理偏僻,人煙稀少,數百年來竟無外出遠行之輩。如此一來,雖因不與外界聯係而貧窮落後,卻也躲過戰火燃燒,相比當時之亂世中國,堪稱世外桃源。
三鳳縣管轄三莊四村,遍布縣城周圍,相互間雖有往來,卻無地盤、利益之爭鬥,數百年來倒也相安無事。各個村莊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老有所養,幼有所教。東山放馬牧牛,西山果林遍野,一派原始田園之景象。
三鳳縣城為曆代經濟、政治中心之所在,無論人口規模、房屋建築,還是經商之所、私塾之地,均為眾多村莊之翹楚,再加上曆代上任官員對於其他村莊無不********,因此,數百年來獨占鼇頭,莫不如是。然而,最近數十年,除縣城外,在眾多村莊中,在經濟上能夠與縣城分庭抗禮、“掰手腕”、甚至不甘居縣城之下,侵侵然有後來居上執三莊四村“牛耳”之勢者,唯有距縣城最遠,幾百年來被三鳳縣稱為連乞丐都懶得去的李家村莫屬。
李家村之所以能夠在數十年的時間有著如此強勁的發展,一改數百年之頹勢,莫不與兩代村長:馬雲飛、馬玉飛有關。可以說,它從貧窮落後彈丸之地到此時在整個三鳳縣首屈一指,幾乎與縣城並駕齊驅,與這兩代人的鞠躬盡瘁有著最為緊密的關係!
說起馬雲飛,不得不先提起另外一人——鄭複國。此人乃是明末清初抗清名將、因收複台灣而載入史冊的鄭成功之後人。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滿洲人問鼎中原,君臨天下,開創了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康熙年間,康熙收複台灣,主掌台灣政權的鄭克爽投降。其兄鄭克臧抵死不從,無奈之下,跳海自殺以正先祖之名。然天不遂人願,鄭克臧被過往行船救起,死誌頓消,誓反清複明,還我大好河山,遂跟船客來到李家村,以圖複辟。隨著康熙雄才大略,人民生活日益安定,豐衣足食,民間零星反叛如吳三桂、李來亨之流速被剿滅而不能成事。鄭克臧感歎天絕明朝,無奈之下,隻好在李家村安心住下,養老終生。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到清朝末年,鹹豐年間。鄭克臧之後代——鄭複國出世。此人天縱奇才,聰明至極,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尤其文韜武略無所不精,計謀百變無所不能。他眼看清朝病入膏肓,局勢難以挽回,試圖趁此群雄割據,軍閥混戰之際與天下群雄爭鋒,從而再造神器,複辟明朝,亦因如此,改名為“複國”。
太平起義,他瞅準時機,及時參與其中,在太平天軍與清政府爭鬥的滾滾洪流中,運籌帷幄而又身先士卒;膽大心細而又果敢勇決,迅速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天國之一方領袖,被稱為太平天國四根擎天之柱之一,又被稱為天國四大金剛,與當時的陳玉成、李秀成、馬雲飛齊名。正所謂“英雄惜英雄”,四人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尤其是鄭複國與馬雲飛,更是交情莫逆,遂結為刎頸之交。他尤其是對馬雲飛的文才武略欽佩至極,為此,他不惜自降身份,甘做馬雲飛副將,共同為保護太平天國而殫精竭慮。然而,曆史的巨輪不可能因為一人一己之力之阻撓而停滯不前,太平天國的腐敗使其迅速走向滅亡。由於叛徒出賣,馬雲飛、鄭複國在一次戰役中不幸被圍,為使馬雲飛脫險,鄭複國連施“瞞天過海”、“誘敵深入”、“苦肉計”等計策使其突圍,自己卻不幸犧牲。
馬雲飛醒來之際,發現自己已經逃出重圍,心念兄弟為己犧牲,情何以堪,想自殺以追隨兄弟而去,卻被心腹所救。心腹泣曰:“大人知道主公醒後定然不肯獨活,特書信兩封交與在下,待主公醒後,將一封呈交主公。若主公看後依然不改初衷,大人自在九泉之下相迎主公。不然,請依照信中所言而行之。”雲飛泣而翻閱,通過信件得知:鄭複國原為李家村村民,原名鄭小寶,生於李家村,當年出山從軍之前,妻子已懷孕,希望馬雲飛能夠代為照顧。感念兄弟的救命之恩,馬雲飛毅然決定終其一生都要照顧好鄭複國遺孀。
而另外一封是交給妻子的,希望馬雲飛將其交給妻子。
帶著對兄弟的承諾,馬雲飛跋山涉水,好不容易來到了李家村,終於找到了鄭複國的遺孀潘飛鳳。此時鄭複國兒子鄭富豪已五歲。——馬雲飛交出了書信。憑借書信,潘飛鳳很快知道馬雲飛的身份以及與自己丈夫的關係,以熱情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