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弼道:“當然是真的,這是賜之物。”
他知道,崇禎這個皇帝也算是挺倒黴的,在他在位期間,災不斷,水災,旱災,蝗災接踵而至,一鬧災,顆粒無收,饑民遍地,這都是潛在不安定因素,一經鼓動,就會揭竿而起,這也是為什麼李自成,張獻忠這些流寇多次被官軍追殺殆盡,但隻要逃脫,很快就會死灰複燃,東山再起的原因,因為他們有著用之不竭的兵源,那就是遍地的沒飯吃的災民流民。
他想,他若是崇禎皇帝,要保住江山還是很容易的,隻要找到馬鈴薯,紅薯,玉米這樣的高產作物,大力推廣,隻要老百姓能吃飽飯,誰還跟著那些流寇幹那殺頭的買賣啊。
可惜他不是崇禎,隻能顧自己這一畝三分地,現在找到這馬鈴薯,起碼這村子裏的人不用在這個災不斷的年月,為糧食發愁了。
袁若華盯著他手中的這所謂的馬鈴薯,麵上的表情半信半疑,看對方把這東西吹的,還什麼賜之物,真能有這般神奇嗎?若是以前她定然不信,但自從對方製出了雪鹽,還開挖了鹽田,她就有點看不透,不能肯定了。
他們在這裏著,可攤子前圍上了這麼一大群孩童,馬鈴薯的攤主就不高興了,這麼多孩兒圍在這裏做什麼,這東西又不是零食,光看不買,這不是耽擱我的生意嗎。
不過他的生意也不怎麼好,墟市上的人,對這種沒見過的東西,還是抱有很大的懷疑態度,價格又比較高,所以基本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
“老板,你這個馬鈴薯是從哪裏得來的?”袁文弼舉著手中的馬鈴薯問攤主。
聽了袁文弼剛才對自己東西的吹噓,馬鈴薯的攤主心裏還是很受用的,自己的東西真有這麼好?自己怎麼都不知道?他可以發誓,這孩他不認識,真不是他找來的托兒啊,隻是可惜在這裏好的隻是一個孩兒,不是大人,又有什麼屁用。
他懶洋洋的回道:“是一位我識得的客商朋友從南洋販來的,那裏人叫它土豆,這東西在南洋很受歡迎,是西洋番人愛吃的東西,可惜他販到這裏,賣的卻不好,就送了一點給我。”
若不是看在袁文弼給他的東西了一籮筐的好話份上,他都懶得跟一個孩兒多這些的。
“西洋番人愛吃的東西,有什麼好的!”袁若華在一旁插嘴道。
袁文弼在心裏暗中給自己的姐點了一個讚,這個時候,我大明百姓還是自信心爆棚,以朝上國自居,沒有崇洋媚外的自卑感。
馬鈴薯攤主一下苦著臉,知道自己又錯話了,西洋番人愛吃的東西,那是賤東西,大明百姓更要看不起了。
袁文弼又問他道:“你那個客商朋友在哪,你能不能找到他,他手上還有沒有這土豆?”
馬鈴薯攤主道:“他的船已經走了,買了貨物,又下南洋了。”
袁文弼暗道一聲可惜,看了一下攤子上的土豆,差不多也能有一石,好好培育一下,也能播種上一二畝了。
馬鈴薯喜歡低溫,如今已經入冬了,以這裏的氣候條件,開春一月份就可以種下,五月份收獲春薯,九月份還可以種一茬,十二月份收獲秋薯。
“老板,這些土豆,你怎麼賣?”他問道。
“這土豆是西洋番人愛食之物……”馬鈴薯攤主到這,恨不得又給自己一個嘴巴,又錯話了,怎麼就不長記性,他也不吹噓了,直接道,“這土豆一斤值銀兩分三厘。”
袁文弼一聽,心好嘛,這是當我不識貨,黑著心宰我呢。現在的米價,差不多一石白米在一兩銀子上下浮動,這個價比起嘉靖,萬曆年間已經上漲了快一倍了,但這還是好的,依著明末災不斷的德性,這米價還有很大上漲空間。
而攤主的這土豆價,比起米價又高了兩倍不止了,這不是存心宰人嗎。
袁文弼道:“老板,你別唬我,這土豆產量高,怎麼還這麼貴。”
據他所知,馬鈴薯的產量,最高畝產可達到四五千公斤,這就是一畝產量衝著萬斤去的,當然這個數字不能太當真,但不管怎麼,平均也有五六千斤的產量。
即使氣候土壤肥料等種種原因,但隨便種,一畝產量輕鬆上千斤應該是能辦到的,而這個時候,即使一畝上等良田,產出的糧食也普遍不過三百斤罷了,跟馬鈴薯的產量根本沒法比。
這土豆產量很高嗎,我怎麼不知道?馬鈴薯攤主心中嘀咕,訕笑道:“這土豆,是從南洋販過來的稀罕東西,這個價已經十分公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