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老院長還在坐鎮,黛玉和祝容也就能夠放心的繼續將錢捐獻到孤兒院了。
黛玉和祝容之所以對新院長的人品如此在意,是因為孤兒院的孩子們從來都是弱勢群體。黛玉深知一個心術不正的孤兒院院長,對孩子們的不良影響必將是深遠而難以逆轉的。
這種影響不僅僅指物質上的保障是否到位,更難以估量的是對孩子們心靈上造成的傷害。一個人童年的遭遇,會牢牢的印刻在潛意識裏,將伴隨一生之久。
祝容對此深有感觸。他和餘悅自小無父無母,是院長擔負起了教養他們的全部責任。院長用他淳厚正直的心和深沉包容的愛,驅散存留在孤兒心靈深處的不安和陰翳,引導他們成長為一個健康的沒有任何心理障礙的人。
正是因為院長本身所具有的高尚品格散發的影響力,孤兒院這麼多年來,走出去的孩子,不一定都有大出息,卻至少沒有童年陰影。他們能夠像其他人一樣,很好的適應社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求得生存空間。那些混出了名堂的,從來不忘反哺孤兒院。
餘悅想的卻是另外的事情。她如今已年過十八歲,以往的寒暑假還是回孤兒院住。她在這裏有自己的房間。現在院長更換後,她覺得再回孤兒院住就不合適了。可她還在上學,沒有穩定的收入。
跟她一樣年過十八,還在孤兒院住的,就她一個。其他人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的都已出去打工掙錢。她沒有將她的顧慮說給祝容和黛玉,她要自己想辦法來解決。
老院長在孤兒院住了一個月後,見孤兒院的一切事務運作上了正軌,才搬出了孤兒院,住進了自己家裏。此舉旨在給新院長讓路。如果他一直在孤兒院住著,對新院長而言,是個很尷尬的存在。
老院長一走,歐陽瑞這才鬆了口氣。知道自己第一關已經順利闖過。他之所以願意來這個地方當院長,自然是看中了這裏肥厚的外界資金援助。而且這個孤兒院多年來沒有出過任何事故,上麵的監管也很放鬆。
李力一心盼著將老院長接回家來住。借此報答老院長對他的知遇之恩。他的木匠鋪子近些年生意興隆,他從孤兒院招了一個學徒幫工。找到一個合適的學徒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首先這個人要喜歡木工這一行,自己願意做這一行,才會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其次這個人不能太笨,手腳要靈活,否則那些精細活沒法做的來;最後一點,也是最難的一點,做木工需要極大的耐心,年輕人好動,能沉得下心來練枯燥基本功的人很少。
所以這麼些年,李力隻選中了一個名叫吳俊的孤兒。吳俊小時候常常纏著李力給他雕些木貓木狗當玩具。高考結束後,他沒考上大學,李力正式的收他為徒。
老院長住回家裏後,他的身體條件不允許他再幹木工活,他卻閑不住,除了每日裏還去孤兒院轉轉,就幫著李力傳授吳俊做木工的技巧。日子倒也過得充實。
李力與老院長名為師徒,實為父子。木匠鋪子名義上還是老院長的財產,實際上是李力在經營打理。大家心知肚明老院長一旦去世,這鋪子必是李力來繼承。李力媳婦唯一擔心的是,老院長對孤兒院的感情極其深厚,說不定將來對財產的處理會有其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