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全麵開花(1 / 2)

王億玩了一天,終於沒有精力再去招惹黛玉。王芳鶯吃晚飯時一個勁抱怨今天的太陽太大,她都曬黑了。林海如知道王億是親自動手收拾了小房間,給他夾了個雞腿,說了一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話。說的王億一愣一愣的。

吃過晚飯,黛玉拉著林海如進了小書房。林海如見黛玉神神秘秘的,心裏疑惑。黛玉從書桌上拿起一疊稿子遞給林海如。

“爸,這是我寫的一篇文章,你看有什麼要改的。我想拿出去發表。”黛玉帶著點忐忑之情說。

“你坐在房間一下午原來是在寫文章啊。好,爸給你看看。”林海如接過稿子,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下仔細看起來。

黛玉見林海如的臉色由平靜到驚訝再到不甚欣喜。心裏的惴惴不安感漸漸退去。她知道她這篇文章過關了。她原就自信滿滿,隻是林海如經驗豐富,他要說好,那才是真好。

林海如隻覺黛玉的文章辭句清麗,感情豐沛,真摯動人卻不落俗套。連看兩遍,竟無一字可改。

他滿臉笑容的說:“好,文章寫得好極了。就是爸爸來寫,也不見得能寫得比你好。”說著拿著稿子搖了搖,“不用改,一個字也不用改!我敢說這篇文章不論寄到哪家雜誌社,都能發表得了。”語氣激動又得意。

黛玉聽如此說,也就放心了。

“爸,我想寄給《散文》雜誌。你看行嗎?”

“行!你的文章跟這本雜誌的風格倒也十分契合。我明天就幫你寄出去。我們就等著發表吧!”林海如笑著說道。

第二天一早,林海如開車送黛玉到了周芸的店裏。時間還早,學生們都沒到。周芸帶著黛玉去上課的教室熟悉環境。教室設在琴房後邊,共有三間。其中最大的那一間就是黛玉授課的古琴班。

周芸推開門讓黛玉進去。隻見偌大的房間裏依次擺放著二十來架古琴。

周芸說:“咱們這個班一共50個學生,分成上下午各一班。年紀最大的12歲,最小的8歲。隻有兩個男孩。”

黛玉點點頭。有過孤兒院生活的經曆,她最善於跟小孩子打交道。她想起來她的教學計劃還在背上的小背包裏,便拿出來交給周芸過目。這些計劃是林海如根據黛玉的想法,教她製作了出來。

周芸見紙上列出了每日上課的內容,重、難點等極為詳細的教學計劃和實施步驟。心裏最後一點疑慮也煙消雲散。林海如趁學生還沒來,走去附近的一家郵局,把黛玉的文章寄了出去。如果文章被采納,最快也要一個星期後才有消息。

林海如照著稿子把黛玉的文章內容輸進了電腦裏。再用A4的紙張把文章打印出來。他把原稿妥善的收放在書房裏。他想著黛玉的原稿應該收藏起來,以後可以作為具有重大意義的紀念。

等他從郵局回到琴房。學生陸陸續續來了。路邊停滿了車。許多家長見授課的是個八九歲的女孩子,心裏不太相信。就有家長質疑道:“周店長,我們送孩子過來,是認真希望他們來學東西,不是來玩的。”有人附和道:“是啊,我們花這麼多時間精力,可不是鬧著玩的。”“我們交了比隔壁班高出兩倍的錢,你就給我們找個奶娃子當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