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有字數限製,開單章說一說好了(1 / 2)

有讀者主角處處都顯露出要造反稱王的意思,可能是我用力過猛了吧。

如果主角要拉起一彪人馬來,就必須要給眾人一個目標。

就拿原著裏來看,晁蓋為人比宋江差嗎?是差了些,一來沒他圓滑,二來也沒宋江心思多。

但如果隻是這些,和晁蓋是發的吳用,不會倒向宋江,而且這個過程很快,從宋江上山之後,吳用和晁蓋之間就好像多了一層隔膜。

我個人淺見,就是晁蓋這個人,他沒有一個確切的目標。

真正在梁山上起到管理作用的一些人,不會是李逵那樣的莽漢,而是像李應之類的原先的員外或是朝廷將領。

這些人大多有些見識,並不是任著性子胡來,所以應該都明白一直在梁山上根本沒有前程,自然不甘心。

宋江從始至終,就表現出了要歸順朝廷的意思,這多少是個奔頭兒。而晁蓋至死,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目標。

這就好像是一個公司,老板肯定要以發財升官之類的未來激勵員工。

如果一個領導者,對這些都閉口不談,結果我不大家也都能明白。

還有啊,對總體的武力值設定,因為各有各的看法,這種東西強求不來。

南有自己對此的一套看法。

總的來,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梯隊,我個人認為隻有盧俊義和史文恭,其他人都達不到這個高度。

第二梯隊,大概有遼國第一勇將阿裏奇、二十合占史進上風的瓊妖納延;田虎手下孫安;王慶手下杜壆;方臘手下王寅。

這些人都是各個團隊裏可以是武藝最強的,其實我個人覺得,施公是有意這麼安排的,把個唯一能和盧俊義爭高低的史文恭弄死,梁山有個當世最強盧俊義,其他三寇當中的武藝最高者都要弱他一籌。

然後梁山上在五虎級別的這個將領上,又要多上一些,八驃級別的同樣是如此。

第三梯隊就是五虎級別的了,然後第四就是八驃。再往後就沒什麼必要再細分了。

每個梯隊之間,差距可以是半個級別,盧俊義要打贏杜壆孫安這樣的,五十合能夠占到上風,要取勝至少七八十合以上。

而杜壆要贏關勝林衝,關勝林衝要贏花榮楊誌徐寧也是同理。

一旦相差兩個級別,就會變成史文恭敗秦明,阿裏奇敗徐寧這樣的速戰速決。

還有十分有爭議點的兩個人,孫安和杜壆。

先孫安,有人孫安能和盧俊義打兩次平手,是在盧俊義有意放水的情況之下。

這個原因是有的,但怕是不大,孫安和秦明之間的五十合,應該已經占了上風,否則盧俊義不會出隻可智取不可力敵的話來,遍觀全書,盧俊義如此評價的人隻有孫安一個。

再有杜壆,有一種觀點認為他和盧俊義那一場占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