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夥人》10天破3億 片尾企業家彩蛋惹爭議(1)(2 / 2)

“片中三兄弟,有我最不理解的,有我自己,也有我最想成為的,他們沒有誰對誰錯,如果你是男生,選擇去成為誰;如果你是女生,選擇去愛上誰,我隻是真實地呈現三類價值觀。”陳可辛說。

片尾“彩蛋”替有錢人“背書”?

陳可辛:向這30年的中國創業史致敬

除了“價值觀”,《中國合夥人》片尾的創業家“彩蛋”,也引起了不少爭議。有人說,“這就是為這些有錢人背書,讓他們進了祠堂”,著名網絡作家安普若更是直言,“這個彩蛋讓我惡心。”作家夏商在微博中也寫道:“《中國合夥人》充斥著天朝式的成功法則。最後的致敬畫麵讓人作嘔,一部典型的市儈電影。”

“對這個‘彩蛋’也有過擔心,直到坐進戲院,看到絕大部分觀眾們跟著銀幕上的一張張照片感歎,驚訝,因老幹媽會心一笑,我才放心。” 至於替有錢人“背書”,陳可辛表示,“柳傳誌、王石、馬雲是傳奇創業;新東方三駕馬車、陳氏三兄弟、馮侖等萬科六君子都是合夥創業;李開複、張朝陽、楊瀾都是海歸創業;老幹媽是草根創業……他們的確現在都很牛逼,但誰沒有經曆過苦逼和二逼的過去?我是在向這30年風雲變幻的中國創業史致敬。”

抄襲《社交網絡》?

陳可辛:《投名狀》時我就已經“社交”過

同樣是創業故事,同樣也有一個官司在整部電影中穿插,有不少影迷就把《中國合夥人》和《社交網絡》聯係在一起,認為前者是在抄襲後者:

“都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一個青年人從校園起步的創業曆程,以及與兩個合夥人之間分分合合的關係。

都用開場約五分鍾的段落交代了創業的原始動機:一個是因為想出國沒出成,另一個是因為想泡妞沒泡成、想進兄弟會沒進成,事業都起源於失敗。

成東青是土鱉,紮克伯格是書呆子,然而他們有另一麵專長,一個擅長記單詞,另一個擅長寫程序。他們在跟女人和哥們聯絡感情上則顯得很低能。

成東青和紮克伯格都有一個在專業和眼界上比自己強的搭檔,有商業頭腦,擅長整體規劃。

電影都以一場桌上爭論貫穿始終,以閃回方式講述了故事的來龍去脈。雙方都分列兩側,顯露出對峙架勢。成東青和紮克伯格都以犀利的言辭把對方噎得啞口無言。反抗並最終勝利的一方坐在裏側的玻璃幕牆旁邊,人物的轉椅朝向樓外,預示沉思並將反攻。兩場爭論都是鏖戰,都不得不午休一段時間。

新夢想合夥人在婚宴後分道揚鑣,臉書合夥人在新辦公室裏鬧翻臉,都跟周圍喜慶的環境格格不入。三人位置呈三角對峙狀態,大吵一番後都用降鏡頭和景深表現了唯一成功者的孤獨。

兩夥人都麵臨著內憂外患,成東青被美國考試機構起訴剽竊,紮克伯格被競爭者起訴盜用創意……

在《社交網絡》結尾,世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麵對自己一手打造的市值250億美元的facebook,蜷在椅子裏頹廢地一遍遍刷新發給前女友的好友申請——他贏得了世界,卻換不回最初的那個人,除了錢什麼都沒有了。而《中國合夥人》則宣揚了另一種充滿光明卻不無詭異的價值觀:有了錢便有了世界,錢可以彌補一切不計代價的曾經。”

陳可辛從未掩飾對《社交網絡》的喜愛,但“如果說‘抄襲’,《投名狀》時我就已經‘社交’過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