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一波三折國共終分裂 狹路相逢毛蔣始交鋒
精品連載
作者:采風樓主
按照父親毛貽昌的“盤算”,毛澤東將來是要幫家裏記賬的。然而,這個小小的少年,後來卻打出了與父親截然不同的算盤。這個家的算盤,從此不再為生計和致富打響,而是與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合為了一體。
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工農 毛潤之為工為農救國家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根據中共中央通知,毛澤東於1923年12月底離長沙經上海,赴廣州出席這次大會,並由大會主席指定任國民黨章程審查委員。
雖然此時孫中山以他的崇高威望,統領著國民黨,但是國民黨一大並不風平浪靜,大會開幕的當天下午,孫中山宣讀了大會的《宣言》稿,提交會議審查。
《宣言》是在共產黨的幫助下撰寫的,對孫中山曆來提倡的三民主義,重新作了解釋,加上了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1924年1月28日上午,國民黨一大討論《中國國民黨章程草案》,章程草案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成為跨黨黨員。而廣州代表,國民黨人方瑞麟針對共產黨跨黨,提出在《黨章》第一章第二條後加上“本黨黨員不得加入他黨”的條文,反對國民黨內有跨黨分子。很明顯,這一主張是針對共產黨跨黨,反對孫中山的容共政策的。
方瑞麟發言後,李大釗當即予以駁斥。他在發言和《意見書》中懇切陳詞:“我等之加入本黨,是為有所貢獻於本黨,以貢獻於國民革命的事業而來的,斷乎不是為取巧討便宜,借國民黨的名義作共產黨的運動而來的。”
國民黨左派廖仲愷等人相繼發言支持李大釗的意見,反對方瑞麟的提案。大會的第39號席上,坐著湖南代表毛澤東,毛澤東當即提出了主張——停止討論,即付表決。
結果,方瑞麟的提案被否決,《國民黨章程草案》終於獲得通過,大會同意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這是大會上十分激烈而又精彩的一幕。
當時,蔣介石也坐在會場裏,但是他隻是列席會議,這是毛蔣首次同席。1月22日,孫中山先生提名毛澤東為《章程》審查委員會的成員。1月29日,孫中山先生又提名毛澤東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候補委員。蔣介石此時還沒有意識到,這個一口湖南話的青年,後來竟成了他最大的政治對手。那麼,毛澤東是何時開始參加革命的呢?
1919年,就在毛澤東從湖南一師畢業後的第二年,文七妹患上了重病。半年後,文七妹在韶山病逝。
妻子的去世,擊垮了曾經那樣剛強好勝的毛貽昌,僅僅三個半月之後,他就因感染傷寒,在這個他傾盡了一生努力的家裏,永遠閉上了眼睛。
1921年正月,毛澤東從長沙回到韶山過春節。正月初八晚上,毛澤東把全家人喊到火爐邊,圍爐向火,一邊品嚐食品,閑話家常,一邊教育全家人幹革命。
在毛澤東的耐心開導下,二弟毛澤民和弟妹們懂得了“國亂民不安生”的道理,決心舍家為國,舍己為民。正月初十,毛澤東離開了韶山。三弟毛澤覃、過繼的堂妹毛澤建也跟著走了。一個星期後,毛澤民和妻子王淑蘭也帶著孩子走出了韶山衝,投入革命的洪流之中。
1924年夏天,楊開慧和母親一起,帶著兩個孩子,來到上海毛澤東身邊,住了半年多,因毛澤東身體不好,帶著全家人回到韶山衝老家養病,毛澤東在家鄉一邊養病一邊組織雪恥會,成立了中共韶山黨支部。毛澤東去廣州不久,楊開慧又帶著孩子到了丈夫身邊,在那兒住了一年多,湖南農民運動高潮中,全家又回到長沙,住進了望麓園的一所房子裏。
逸仙仙逝舉國致哀 慶齡齡少衷心護國
此刻,遠在廣州的孫中山正積極推進革命曆程。
為他器重的救駕功臣蔣介石統領黃埔軍校,俠肝義膽的廖仲愷輔助他建功立業,忠貞不渝的宋慶齡為他扶魂慰膽,共產黨人的肝膽相照,這一切鑄就了事業的發展壯大,萬象更新。
然而,熟知醫道的孫中山也清楚自己病魔纏身,而夫人宋慶齡也正臥床休息。孫中山心中充滿了愧疚,那是在陳炯明炮轟總統府時,有孕的夫人為掩護自己而導致流產留下了終身之疾。
在夫人的勸說下,孫中山於1925年1月26日入協和醫院救治並實施手術,2月18日移居鐵獅子胡同原顧維鈞住宅休養。病榻上的孫中山自知天命難違,立囑日:
餘致力國民黨凡四十年。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誌,務須依照餘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家囑曰:
餘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衣物、書籍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
1925年3月12日,偉大的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走完了他59個春秋的非凡之旅。
忽聞孫中山猝然仙逝,毛澤東不勝驚駭!在國共兩黨都重任在肩,熟悉兩黨狀況的毛澤東不免產生“風雨欲來風滿樓”的憂患。1925年8月,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廖仲愷因不屈不撓地奉行三大政策,密切地同中國共產黨人合作,支持工農革命運動,慘遭國民黨右派殺害。
孫中山已去,填補權力“真空”乃國民黨迫在眉睫的大事。1926年1月4日至19日,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毛澤東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出入意料的是,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一躍而登上國民黨中央的高位——其舉足輕重的黃埔軍校勢力和平叛救駕有功是他得勢的資本。
作為軍人,蔣介石當然明白亂世武力定天下,國民黨的生力軍在握,使他得勢便猖狂,馬上流露出對國民黨中央及國民政府中共產黨人的不屑,並流露“必清共黨”之意。得知蔣介石的“反共”之意,會未結束,國民黨右派就以“莫須有”的罪名抓捕了幾名在政、軍中工作的共產黨員,還揚言要趕走共產國際派到中國指導工作的蘇聯軍事顧問團。
暗流湧動,一個大膽的想法使毛澤東為之一振:如果“兩廣”的軍力聯合,則可勝蔣介石之勢力!想到這裏,毛澤東立即起身去找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第二軍黨代表李富春討論自己的意見。周恩來和李富春聽了,都覺得“局勢如此,隻有一搏。”慎重起見,三人找到斯大林派來的蘇共軍事考察團,聽聽他們的意見,然而卻遭到否定。扭轉乾坤的時機喪失了!
原來,蔣介石得知毛澤東、周恩來等共產黨人欲策動廣州軍政府聯合桂係李宗仁抗衡自己,便將蘇共軍事考察團的負責人“保護起來”,之後又被撤回蘇聯。
毛澤東知道再也無力回天,遂離開廣州,攜妻小回上海去了。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武裝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及革命群眾。“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宣告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失敗,毛澤東也退出了國民黨。
當時,廖仲愷的夫人何香凝回到上海,宋慶齡得知後,兩人約好見麵。客廳裏,主賓擁抱、問候、落座,雙雙含著熱淚看對方。正在這時,保姆進來通報:毛澤東先生在外求見。宋慶齡聞聽一旺:“請他進來。”
客人走了進來。隻見他:
淺灰色布衣長衫,尖口兒千層底布鞋,樸樸素素的一身打扮:頎長的身材挺拔偉岸,勾勒著健康之美;烏黑的長發中分左右,襯托著那張周正而潔淨的臉;淡眉下一雙女人般的大眼睛明快漂亮,和鼻口和諧、勻稱’點晴之作的那顆痦子長在唇下方,使英俊中平添幾分銳氣。英雄中的美男子,美男子中的英雄。
原來,毛澤東是來向宋慶齡辭行的,並表示“潤之會繼續努力,擁護孫中山先生的治國大略,革命到底”!
毛澤東站起來要走時,保姆來報:“夫人,蔣介石先生來了。”
大家一愣。宋慶齡道:“他來他的——你們都不必回避。”然後讓保姆去請蔣介石。
一身戎裝的蔣介石看到毛澤東和何香凝.麵露驚愕和尷尬,但很快微笑寒暄起來。當他得知毛澤東要離開上海,便道:“據黨內同誌反映,隻要潤之——當然還有其他共產黨員,公開聲明脫離共產黨,我黨之黨籍自然恢複,職位亦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