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有三十樹梅花書屋墨,長7.85厘米,寬2厘米,厚0.72厘米。扁長方形,滿身金皮,墨麵陰文楷書填青“五百斤油”。五百斤油墨為金農首創,後各肆紛紛效仿。墨背陽文楷書“三十樹梅花書屋藏煙”。墨側有“徽州詹大有乾行氏珍藏”陽文款識。古徽州造墨業以休寧、歙縣、婺源三足鼎立,休寧墨以造型華麗著稱,歙縣墨典雅大方聞名於世,婺源墨則以產品大眾化為特色。詹大有墨肆以製鬆煙墨見長,製墨題材、用料和配方不求奢華,價廉物美。
清代製墨業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禦墨”。禦墨是專門供奉皇帝書寫用墨。此類墨有兩種形式:一為署“禦用”款之墨,是清內務府禦書處墨作所製的墨品,其煙料雖屬上選,但造墨法遠不如徽州墨工造詣精湛;二為署“禦墨”款之墨,是由禦書處按紋樣,向安徽等地墨工定製之墨。清初,內務府隻是征召—些墨工,用宮內收藏的明墨做原料,重新加膠、印型,成為“再合墨”。乾隆六年,清帝召製墨名家汪近聖次子汪惟高與製墨高手吳慶祿入京,教習宮廷墨工製作精品墨,直到乾隆末年,宮廷墨工製造出大量精品。何亞農藏有禦製春華秋實墨,長18.5厘米,寬9厘米,厚20.2厘米,腰圓形,滿身漆皮。墨麵隸書填金“禦墨春華秋實”,墨背浮雕春華秋實白果花卉圖案。墨側陽文楷書“蘊真齋珍藏”。禦製有虞十二章墨,長13.15厘米,寬3.65厘米,厚1.22厘米,圭形。墨麵有塗漆邊框,上端刻雲紋,下刻波濤紋,中間陰文隸書“有虞十二章”。墨背書卷形。一側陽文楷書“大清乾隆年製”,另一側陽文楷書“古軒珍藏”。禦製蘊玉齋藏墨,長6.8厘米,寬6.8厘米,厚1.6厘米,八角形。漆皮邊框,墨麵浮雕螭龍紋,中間隸書填金“用佐文房孰比倫”,墨背雕幽林雅居圖。墨兩側分別陽文楷書“乾隆年製”、“禦製蘊玉齋藏墨”。
何亞農藏有曹素功古墨數錠,其中較為珍貴的有曹素功八卦墨,直徑4.85厘米,厚0.8厘米,扁圓餅形。兩麵刻八卦圖案,中間太極圖案均填金,團周圍陽文楷書“曹素功墨”,造型新穎,製作精良。曹素功百壽墨,長6.95厘米,寬0.75厘米,厚0.85厘米,長方柱形。墨體四周均陰文篆書填金三行“壽”字,共一百字。墨頂陰文楷書填金“曹素功製”。曹素功紫玉光墨,長7.4厘米.寬l.8厘米,厚0.95厘米。五錠,有長方形,委角長方形。墨麵額間鑲嵌珍珠一顆,下陰文楷書填金“紫玉光”。墨背雕竹石、蝴蝶、蝙蝠、靈芝等裝飾圖案。曹素功製墨配方神秘,做工考究,康熙南巡金陵,曹氏以墨進,帝賜“紫玉光”三字,聲名鵲起。墨莊先遷至蘇州,後又定居上海,子孫相傳,曆經十幾代,綿延三百多年,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譽。著有《墨林》兩卷,主要輯錄珍品墨和墨客題詠。
胡開文是清代乾隆時期的製墨名手,徽州績溪縣人,師從徽州休寧汪啟茂,是休寧派墨匠後起之秀。何亞農藏有胡開文長洲彭氏墨,長12.55厘米,寬2.96厘米,厚1厘米。長方形,滿身刻細卷雲紋。墨麵楷書“禦賜宰相箕裘狀元衣缽”,下填金“浙江第一世家”印,外環刻填金雙龍紋,龍首相對。墨背楷書填金“長洲彭氏製墨”,下“天涯過客”印。此墨為胡開文進貢朝廷所用。胡開文黃山圖集錦墨,長8.85厘米,寬1.5厘米,厚1.11厘米。一套十八錠,均扁長方形,墨麵、墨背雕黃山三十六峰,並楷書填金景名。
中國曆史上對於墨的收藏,由來已久,一直被認為是文人的雅逸之舉和情懷寄托。“唐宋墨絕世,明代墨珍罕”,這是古墨收藏圈子裏一句流傳甚廣的老話。早在1995年,北京翰海曾以55萬元的高價拍出乾隆套墨“禦題西湖十景詩彩墨”。2007年中國嘉德“文房清韻清代硯墨筆印”拍賣會上,一錠估價為15萬元的清乾隆“禦製詠墨詩墨”以128萬元的高價落槌。在去年北京保利拍賣公司的春拍會上,一件明代萬曆年間由製墨名家程君房所造大國香龍紋墨及紅漆龍紋墨盒被拍出了161萬元的高價。古墨的價格,以宮廷製品為上,文人定版次之,墨家名品再次,普通市品價格最低。
(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