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再見到兒子的時候眼睛隻能看到些光影,抱著兒子的大頭痛哭。
媳婦龔氏再見到相公的時候已如老嫗,兩鬢斑白腰彎背駝。
兒子顧石頭見到父親的時候已快和父親一般高大,小女兒在當年前逃難的時候就沒了,大女兒八年前給了安陽一家姓徐的富戶得了五吊錢給老母醫了眼疾。
顧二狗聽得熱淚盈眶,二話不說,馬上置辦了一百個美婢,白天伺候老夫人和夫人,晚上伺候自己,下令一百個美婢隨老婦人夫人處置,死傷不論。
接著遣了人去安陽接大女兒,同時為小女兒建了個衣冠塚,贅了個女婿辦了冥婚。
當來人稟報大小姐的情況後,狂彪衝冠大怒,親帶三千兵馬血洗安陽徐韋二族。大女兒被徐家主母韋氏活活杖斃,據說打成了肉泥,腹中還有未滿百日的骨血。
建元帝蕭堅得知原委後並無怪責之意,稱其真性情,並下旨為顧家大娘建了座廟宇在徐氏舊址。顧娘娘廟在後世香火鼎盛,據說求子特別靈驗。
念想著十年打江山的諸多不易,多得愛將們舍家棄園追隨自己,感念舊情誼,始皇帝再次重賞了老弟兄們金銀財寶,同時加封了留守家園的原配老妻們。
國家初定,百廢待興,化軍為民,從事生產,不知不覺的削了各位將軍們的軍權。出於補償,建元帝承諾開國功勳的子侄們到弱冠之年是都會得到不同等級的國家俸養。意思就是說,什麼都不用幹,書也不用念,班也不用上,享受高級幹部的福利補貼,皇家驕養著一輩子。
同時始皇帝下旨由禮部完善了降等不降待遇的承爵製度。不打仗要將軍的頭銜來做甚?四位將軍兼國公,想著以後不用出生入死風餐露宿,而是大屋子住著,美婢環著,子侄國家養著的美好生活,表示非常的樂意。降等是應該的,混小子還能跟老子一個等,那還不得上房揭瓦呀。
反正國公本無品,說是一品就一品,五品就五品,每年的供奉孝敬都是一樣的。五代之後隻是沒有國公的頭銜,之前賞賜的土地農戶又不會收回去,世世代代歸自己家享用。所以,各位老戰友們非常愉快的答應了。
顧彪,彪悍一生唯一的遺憾就就除了鄉下原配外,不論之後表現得多麼勇猛強悍,府裏百名美婢竟無一人的肚皮爭氣下個一兒半女,此等情況還同時存在另外三名將軍府裏。
再也生不出娃兒可急壞了紅杠杠的新權貴,用老國師的話解釋就是物極必反,尊榮到頂,後人的福都被前人提前享了;用皇家寺廟主持法師的話來說就是幾位煞神殺戮太重觸怒上天絕了後。
直到二十年後的史學家才這個現象找到了答案:當初在“吳兒溝”打遊擊的時候,幾位好戰友吃了太多附近的一種野果。那果子是當地生夠孩子的男人們吃來避子的,吳兒溝本名叫“無兒溝”。
建元帝也意識老戰友們少子嗣到這個問題,於是再三承諾,親兒少不要緊,親侄兒少也不怕。以後隻要是住在(鎮,輔,安,平)國公府邸的子侄,咱都算包養的對象,孩子們年紀一到,當家的上個折子就行。四位國公趕緊把鄉下親兄弟堂兄弟族兄弟的孩子們都接到府裏,有福一定要同享。
皇帝還封了各位國公的長子們為世子,分別賜了貴女配婚。幾位世子有個共同點,在鄉下長大到這個年紀都已娶妻。
鎮國公世子顧奎(原名石頭)有個童養媳吳小花,是母親龔氏在做工的地方撿到的孤女。看著像自己的小女兒,一時心軟就帶了回家,養了幾年配給兒子做了媳婦。
當顧彪接回妻兒的時候,顧奎和十三歲的小花圓房才十天。雖然貧賤也是原配,‘三不去’即使發達了也不能休妻。
山野村婦始終上難登大雅,以後權貴間的交際,家族當家主母,子女的教養還是需要有家世底蘊的貴女們來擔當。建元帝再次對曆史遺留問題做出調解,恩旨,貴女與元配村婦同尊,不分大小,子女均為嫡出。
於是各位國公世子都有了兩位正妻,子女們有了兩位嫡母。
------題外話------
太子:聽說“吳兒溝”附近盛產一種野果
白五:等微臣去取來
太子:先等等…五年後你再去
白五:白六昨天已經去了
太子:他倒是個沉不住氣的
白五:聽說他家仨小子出生後,他媳婦就不讓他進屋了
太子:那…你還是去取來吧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