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魚兒遊動的路線是固定的,這路線是逍遙遊的真元運轉軌跡!”再次反複後,蘇謫在心頭興奮地大叫。
原來魚兒在水中萬裏遨遊,其路線連起來就是人體內經脈的運轉路線,對應的正是“逍遙遊”身法第二層“巨鯤擺尾”的心法路線!
師父傳給蘇謫的“逍遙遊”本是殘篇,前三層身法又重在意境,心法著實記載得零零碎碎,蘇謫此前機緣巧合下掌握了“逍遙遊”第一層的真諦,對於第二層“巨鯤擺尾”別說境界,就是心法都沒有入門。
跟著魚兒一遍遍重複遨遊,蘇謫腦海中“逍遙遊”第二層“巨鯤擺尾”的心法路線逐漸清晰,整條路線連起來分明是一隻乘風破浪遨遊萬裏的遊魚圖。
連忙催動體內真元按照“巨鯤擺尾”的心法路線運轉,蘇謫周圍慢慢浮現出一隻淡青色的魚兒虛影,那條魚兒身形與座下的魚兒相若。隨著蘇謫一聲大喝,那魚兒虛影猛地擺動魚尾,原本帶著蘇謫的魚兒歡騰一番,驟然沒入水中,徑自遠去了。
“哈哈,多謝魚兄!”蘇謫朗笑數聲,“逍遙遊”身法運轉開來,那條新形成的魚兒虛影暢快地載著蘇謫遨遊在萬裏煙波。
“眼下逍遙遊第二層的心法已經修成,隻要我再領悟到‘巨鯤擺尾’的大道境界,便能將第二層身法修煉到大成。”蘇謫暗自欣喜。
道法無非就是體內真元運轉的心法,在自身大道加持下調用天地之氣,化虛為實,演化出種種神奇。好比一人學劍,心法就是懂得如何運用手上的力道揮劍,而境界就是手上有足夠的力氣將那些招式使出來。
嗡——
方才那聲音又傳來,蘇謫心法初成,速度和魚兒相比已不遜色。蘇謫此前“逍遙遊”身法中第一層“如魚得水”滾瓜爛熟,此刻他真正化作水中一條魚兒了!
“去看看!”蘇謫憑直覺沿著一個方向,身旁的魚兒虛影歡快遊動,帶著蘇謫破浪而去。
又不知遊過幾千幾萬裏,原本“嗡嗡”的聲音漸次清晰,蘇謫虔誠地聆聽,數天後終恍然大悟,原來那聲音正在緩緩地吟誦幾句話。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稀。言之不及,名曰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顯然幾句話來自道門經典《道德經》,其中正是道德天君老子的教義。
蘇謫暗想:“李萬白前輩說過,教二神殿中最重要的就是三種大道,分別是‘視’、‘聽’、‘說’。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言之不及……雖然有點不太明白,但必定和視、聽、說三道有關,估計正是教二神殿中的大機緣了。”
蘇謫又想起此前在神殿門前接受考驗,他看到的那種無法言說的玄妙景象,可不就是“視之不見”、“言之不及”!
蘇謫再細細聽去,那聲音源源不斷,卻怎麼也聽不明白了。
苦思冥想半天,蘇謫無法再進一步,除了先前可以聽見的幾句,連多一個字都聽不出來。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稀。言之不及,名曰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不知在蘇謫腦海重複了多少遍,蘇謫陡然全身一震,叫道:“是了,大音希聲!聽之不聞,聽之不聞。若我能聽見,就不是大道了!真正的大道,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言之不可及,那才是大道的真諦!”
蘇謫放開心神,再不去聽那聲音具體的字句,而是將自己沉浸在大道之聲中,忘記了聲音,忘記了流水,忘記了身下的魚兒……
可是有一道身影他怎麼也忘不掉,有那道身影佇立在蘇謫心中,無論蘇謫如何努力,始終達不到坐忘一切的境界。
那道白衣就是忘到無可再忘之前,最大的天塹。
於是,蘇謫還是沒能聽明白神殿中響徹的大道之音,他緩緩睜開眼,忽然微笑道:“也對,有些東西決不能忘,否則就算我修成了大道,又能如何?”
蘇謫在水中站起身,一條遊魚虛影浮在他身邊,他對著天空恭恭敬敬道:“南華天君在上,弟子偶得‘逍遙遊’,今日有幸得到第二層心法傳承,他日必將以此身法逍遙天下,斬妖除魔,為珞珈正道死而後已。至於方才未能一入坐忘逍遙之境,深以為憾。天君夢蝶之後,亦有所惑,晚輩仍是凡夫俗子,還望南華天君莫怪。”
然後再感謝一番道德天君,蘇謫暗歎道德天君的大道實在太過玄妙,以南華天君的逍遙之意去參悟道德天君的大道,的確還不是現在的蘇謫所能做到。
當蘇謫沉浸在參悟大道中,外界烏飛兔走,日落月升,早已是秋去冬來,冬去春來,珞珈界聞名天下的櫻花已然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