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涵的老師要求他們通過機械重複記憶的東西不多,而是千方百計地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孩子進行有意義的記憶。如畫“金字塔”記單詞:讓孩子在“金字塔”的最上麵一層寫上要記單詞的第一個字母,接著在第二層寫上寫第一、二個字母,第三層寫上第一、二、三個字母……以此類推,單詞有多少個字母,金字塔就有多少層。如果你喜歡彩色,每層塗上一種顏色,那就成了彩色金字塔了。又如畫“花”記單詞:你可以畫一朵花,可以是5瓣、6瓣、7瓣、8瓣的,然後在每個花瓣裏寫上一個單詞。多麼美的花兒啊!子涵每天回家都興趣盎然地完成這些作業,畫了寫,寫了畫,陶醉於其中。正如子涵所說:“我喜歡這裏的老師,因為她能讓我們開心地學,而不是苦苦地學。”正是在這樣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子涵完成了他記憶單詞的任務。
與子涵的美國老師相比,我們的教師也不是不知道興趣的重要性,但我們往往更多地強調“苦”記,也更多地埋怨學生“不刻苦”“不能自覺主動地學習”等,而在巧妙地運用直觀教學法,重視快樂記憶,激發學生記憶英語詞彙的直接興趣方麵,則做得不夠。這是我們應向美國同行學習的第二個方麵。
三、重視英語閱讀,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閱讀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重要性有三:其一,促進了詞彙的記憶。認知心理學指出,許多上下關聯的詞彙構成了語言網絡的節點。因此,隻有在語言網絡之中,才能更好地記住詞彙。單詞記憶的目的,是掌握和運用語言,所以閱讀與詞彙的記憶是相互關聯的。其二,閱讀促進了對英語語言特色的理解與掌握。故事是語言的書麵載體,故事的情節裏包含了單詞、句子、句法。孩子從故事裏,活學活用了許多單詞和語法。這對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孩子來講尤為重要。其三,故事是無聲的道德教育。故事的情節裏包含有文化和道德的內涵,如何對待友誼、克服困難、助人為樂等,由於它的生動性、形象性而為孩子所喜聞樂見,此種教育,真是“無聲勝有聲”“潤物細無聲”。
子涵這個“小小留學生”取得這樣的成績歸功於美國學校課內課外的大量閱讀。讓學生在閱讀與他們水平相當的感興趣的書籍中,真正地掌握英語,這是美國英語教學中又一重要特點。子涵的課程表中安排了自由閱讀時間和閱讀課。自由閱讀時間一般在中午飯後,約一小時。閱讀課則是在教師指導下閱讀,一般也是一小時。一天中,安排了兩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可見他們對閱讀的重視程度。自由閱讀指孩子喜歡什麼書,就讀什麼書。閱讀課則是在教師指導下大家一起讀同一本書。這種閱讀需要理清故事人物、情節、單詞用法、時態、順序及句型。可以說,孩子們每天都浸潤在書的海洋裏。每間教室的圖書角,都配有上百本的兒童讀物。校圖書館裏,有成千上萬冊的故事書可以借閱。孟菲斯市19個公共圖書館裏,更有數以萬計的兒童聲像與紙質讀物可以免費借閱。怎樣才能借到適合孩子閱讀水平的材料呢?美國的老師、家長們通常使用的是AR BookFinder圖書檢索工具,隻要輸入孩子的年級就可以找到不同種類適合孩子年齡段的讀物了。孩子借了書後先到老師那裏登記書名,讀完後再去老師那裏做網上配套的閱讀理解題來檢測自己的閱讀理解情況。筆者不禁感歎於美國學生閱讀資料的豐富、圖書檢索工具的便捷及配套閱讀測試庫的齊全!
為獎勵學生課外多閱讀,老師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每個學生量身定製閱讀目標,對那些達到目標的同學還給予一定的獎勵。三年級時,子涵就開始嚐試閱讀原版《哈利·波特》係列叢書了。他很享受這種閱讀,英語正成為他了解世界的工具。
相比於美國,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則是閱讀。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中,老師講得多,學生感悟的時間少;讓學生死記硬背的部分多,通過閱讀自然地去體會英語語言特色的活動少,學校可提供給學生免費閱讀的英語資料也少。要改革我國的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英語實用能力,其關鍵點,就是加強英語閱讀,而其支持性的條件是重視英語閱讀資料庫的建設。這也是美國同行給我們的重要啟迪,應引起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英語教師的重視。
(作者單位:江蘇教育學院外語係)